本報訊 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佈《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35年,廣東將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2%,城鎮常住人口1.1億人。
《規劃》將“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護理人員、環衛工人、技術工人等普通群體的落戶指標有望動態調整;以就業創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險、住房保障為重點,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面均等覆蓋等。
讓落戶更易 有居住證可享同等待遇
《規劃》提出多項亮點舉措。比如,對於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而言,即使是一個城市內部的不同區域,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結構等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規劃》提出,鼓勵中心城區與郊區新區採取差別化落戶政策。
再例如,在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方面,將建立健全積分落戶年度指標逐年增長機制,及時調整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護理人員、環衛工人、技術工人等普通群體的落戶指標。
推動市民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關鍵。居住證與身份證打通成為《規劃》的另一個亮點: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城鎮義務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務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逐步實現居住證持有者、城中(郊)村居民在公共服務上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實現身份證承載居住證功能。
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也迎來多重利好:以公辦學校為主,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保障範圍;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等重點人群納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將外來務工人員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等。
培育五大都市圈 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記者注意到,在《規劃》中,推動跨珠江的要素流通和城市聯通成為一大重點:促進要素資源在珠江口東西兩岸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珠江口東岸深化創新發展;引導人口、產業、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西岸流動,提升珠江口西岸要素聚集能力,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業等主導產業。
在都市圈方面,將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跨界、跨區域合作成為主要看點。其中,廣州都市圈將加快推進廣佛同城化,強強聯合共建國際化都會區,深入推進廣清一體化,聯動肇慶、清遠、雲浮、韶關“內融外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典範。
在中心城市方面,《規劃》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全球標杆城市,提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發展能級。
《規劃》明確:培育珠海、汕頭、湛江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珠海聯動澳門加快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聚焦家用電器、積體電路等培育發展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王彪 楊碧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