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有關要求,進一步改善殘疾人就醫感受,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中國殘聯辦公廳近日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建設的意見,推進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建設工作。
意見強調,要通過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建設,引導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等,推廣殘疾人友好就醫服務理念,完善無障礙環境和各項制度措施,優化殘疾人就醫流程,落實便利殘疾人就醫措施,提供合理就醫便利,切實改善殘疾人就醫體驗。
意見要求強化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按照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建築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範》,設置符合標準的無障礙標識、無障礙停車位(含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建有可供輪椅通行的無障礙通道,設立低位服務窗口,設置無障礙衛生間。
無障礙資訊交流方面,掛號、叫號、繳費等自助公共服務終端設備,具備語音、大字等無障礙功能,或保留現場指導、人工辦理等傳統服務方式。
意見鼓勵醫療機構結合自身實際,配備可租借的輪椅、平車,方便殘疾人移位的輔助工具及防灑餐盤、助食餐具等照護器具。在入口或者顯著位置,對機構內主要無障礙設施或諮詢服務台、人工服務窗口、自助服務終端等進行標注指引,便於殘疾人準確找到目標。
意見提出,要優化診療服務。提供多管道掛號服務。完善電話、網路、現場預約等多種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醫生等代殘疾人預約掛號管道,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鼓勵醫療機構安排社工、志願者或其他工作人員,為殘疾人提供導醫服務。
要優化服務流程。針對殘疾人特點,優化就診路徑,簡化入院手續辦理、醫保審核、出院結算、檢查檢驗預約、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服務流程。通過簽約、巡診等多種方式為確有需要的殘疾人開展上門診療、康復、照護等服務。
要加強診後管理和隨訪。依託醫聯體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積極發揮家庭簽約醫生作用,暢通雙向轉診管道,通過下沉專家、預留門診號源和住院床位等方式,為殘疾人隨訪、復診、康復等提供便利。
意見強調,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工作的重要意義,推動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的建設工作。堅持機構自願與正向引導相結合,引導醫療衛生機構積極參與。各級殘聯要主動發揮“代表、服務、管理”職能,積極會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工作,在建設殘疾人友好醫療機構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趙晨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