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更多 水環境更好 2021年藍天碧水成績單“出爐”
來源: | 作者:高敬 | 發布時間: 1199天前 | 632 次瀏覽 | 分享到: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交出亮眼成績單。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12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1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達到十四五序時進度要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順利完成年度目標。

  藍天更多。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

  作為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區域之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其中,北京市2021年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標。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濃度從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從58天下降到8天。

  水環境更好。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類)水體比例為84.9%,喪失使用功能(劣類)水體比例為1.2%,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水生態環境品質保持了持續改善的勢頭。

  其中,長江流域2021年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為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幹流水質達到類。黃河幹流全線達到了類水質,其中幹線有90%以上的斷面達到類以上水質,黃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記者瞭解到,十四五時期優良水體比例的目標定為85%,比202083.4%的比例只上升了1.6個百分點。對此,張波表示,十四五時期,不宜過於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實工作基礎、補齊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質效上。同時,要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者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高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