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黃牛”套路保險公司監管行業擬聯手反擊
來源: | 作者:新華社 | 發布時間: 1285天前 | 457 次瀏覽 | 分享到:

本報訊 交通事故發生後,傷者還在醫院治療,就有“司法黃牛”找上門,主動把賠償一事“攬”上身——這看似“貼心”的服務背後,隱藏著一條不正當利益鏈。他們遊走在交通事故處理、醫療救治、傷殘等級鑒定、保險理賠、司法訴訟等各個環節,不僅損害了當事人和保險公司的合法利益,也影響了司法公信力。

記者近日獲悉,相關部門已草擬《關於規範涉及保險理賠司法鑒定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旨在杜絕涉保司法鑒定中“司法黃牛”的暗箱操作,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不斷提高司法鑒定品質和公信力,提升保險業服務能力和服務水準,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司法黃牛”如何擾亂保險理賠


“司法黃牛”是業內對道路交通事故中通過給當事人就理賠、鑒定及訴訟等提供一系列不合法服務,牟取非法利益群體的一種稱呼。

近年來,社會上一些個人或諮詢公司打著“法律諮詢”“代辦鑒定”的旗號,利用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賠償流程、標準不熟悉,憑藉資訊不對稱,通過買斷、代理傷者索賠等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

“司法黃牛”大多在交通事故受理點或醫院附近“蹲點”,為騙取當事人的信任,往往會先行墊付醫療費甚至提供來往接送服務。他們一般吹噓“打官司就是打關係”,在傷者向法院起訴、案件正式立案前就與傷者簽訂協定,達到收攬案件的目的。攬案之後,再低價聘請一些業務量較少的律師或法律工作者出庭代理,以規避法院對公民代理的限制。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司法黃牛”牟取利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與傷者平分傷殘賠償金,他們會與鑒定機構、醫院等串通,通過偽造證據非法提高傷殘評定等級,得到高額賠償金後與傷者進行分成。二是以低價買斷傷者索賠權,買斷後傷者不需要自己處理維權事宜,只要配合“司法黃牛”進行傷殘的鑒定和訴訟等。

據瞭解,這些“司法黃牛”往往並非“雜牌軍”,而是擁有專業背景的律師,熟悉交通事故法律法規和各家保險公司的賠償政策,深諳訴訟流程。


聯手構建長效協作機制


業內人士坦言,“司法黃牛”猖獗多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產業鏈各個利益方的相互配合,環環相扣,僅僅掐住一頭是遠遠不夠的。

據瞭解,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通知》,已經考慮到了現狀。比如,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應當堅持科學、客觀、獨立、公正原則開展涉保司法鑒定,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非法干涉,不得有收受他人財物、接受請吃、出具虛假鑒定意見、牟取不正當利益等違法違規行為。

保險機構和當事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司法鑒定程式規則,不得干涉司法鑒定機構獨立、公正執業,不得與司法鑒定從業人員、相關組織或個人串通操控涉保司法鑒定牟利。保險機構從業人員不得違規兼任司法鑒定人。

《通知》提倡保險機構和當事人共同委託鑒定。保險機構應主動與當事人溝通,告知共同委託鑒定的意義、程式、法律後果等,協商選擇司法鑒定機構;無法協商一致的,雙方可在司法行政機關公告的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名冊中隨機選擇。為防止“司法黃牛”對鑒定過程的干擾,保險機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派員到場見證。

業內人士認為,司法行政機構應與銀行保險監管部門合作構建資訊共用機制、通報會商機制、糾紛解決機制、聯合執法機制,有效打擊“司法黃牛”。

(據新華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