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港合作會議在深圳舉行深港合作一天啟動四項目
來源: | 作者:黃子芸 關煒瀛 樊怡君 | 發布時間: 1397天前 | 411 次瀏覽 | 分享到:
深港雙方舉行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聯合辦公室、前海港澳e站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臺4個合作專案的啟動儀式。



本報訊 9月6日,2021年深港合作會議在深圳舉行。會後,深港雙方舉行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聯合辦公室、前海港澳e站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臺4個合作專案的啟動儀式。


發揮深港河套優勢共促科技創新發展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平臺。2020年8月,深港雙方達成共識,在深圳園區設立港方主導的運營單元。為更好支持開展前期工作,雙方一致認同在深圳園區先行設立深港聯合辦公室,為港方及其導入科創機構提供過渡性辦公場地。

“深港將以聯合辦公為新起點,更緊密高效地推動港方在深圳園區設立的主導運營單元、深港聯合招才引智等系列共識落地見效,充分發揮深港河套的獨特優勢,共同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支持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粵港澳大灣區政務服務合作探索新路徑


記者從前海管理局獲悉,前海管理局啟動的“前海港澳e站通”項目建設,將為港人澳人免費提供企業商事登記、涉稅業務、政務服務等服務,實現港澳投資者“足不出港澳、一站式”辦理前海政務事項。

“前海港澳e站通”項目將“深港通註冊易”“深港辦稅易”納入“前海港澳e站通”,打造一個共同平臺;聚焦“前海港澳政務通辦”“深港通註冊易”“深港辦稅易”三大服務,涵蓋政務、商事、涉稅領域;擬選取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作為首個試點,利用其服務港企的平臺,推動前海政務在香港通辦,並在試點成功後逐步拓寬服務領域和空間,實現前海政務多點連線成面;最終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實現前海政務互聯互通,構建管道多樣、覆蓋面廣、業務多元、簡便易行一站式便民服務體系。


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在龍崗大運新城國際大學園內,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神仙湖畔旁,一所白色的建築物格外顯眼,這便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醫學院首批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新生已于9月入學,將分階段開設公共衛生、藥學、護理學等專業,最終計畫在校生總規模超過6000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醫學院將充分發揮學校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研究院的科研和人才優勢,推動醫工、醫理結合和轉化醫學發展,致力於通過創新學習、發現、關懷和領導力的構建,最終成為促進終身健康的全球領導者。未來醫學院將通過不斷探索深港合作辦學、合作辦醫新體制、新機制,實踐醫學教育、醫院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水準醫療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的健康與醫療需求保駕護航。


聯動港澳建設國際仲裁中國高地


目前,深圳市委深改委已批准以深圳國際仲裁院(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為基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的改革方案。

據悉,目前已有6家港澳機構確定入駐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臺。在深港兩地政府的支持下,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eBRAM)、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SCIA HK)、德輔大律師事務所(Des Voeux Chambers)作為首批引入的香港機構在6日正式簽約進駐。

(黃子芸 關煒瀛 樊怡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