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建成625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生活很方便,不用走多遠,什麼都有。”近日,在北京市東城區一社區健身廣場上,社區居民李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說。

 

李女士的感慨,是我國持續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一個縮影。

 

10月22日,北京市民在朝陽區四得公園晨練。該公園被多個社區包圍著,周邊群眾出家門就可以進入公園。 楊晉峰 攝

 

今年9月,商務部召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專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個,涉及養老、家政、餐飲、零售等商業網點150.3萬個,服務居民1.29億人。

 

社區周邊啥都有

 

10月12日是周日,一大早,李女士下樓走到社區健身廣場上,先是繞著健身廣場走十幾分鐘,再打一趟八段錦。

 

運動結束,她出社區西門為全家買早餐。西門外兩百米處沿街有一家她家鄉風味的早餐店,幾分鐘後,包子、油饃頭、胡辣湯已經擺上家裏的餐桌。

 

吃完早飯,李女士帶著今年6歲的女兒去附近一家體育公園玩。公園入口處是一條塑膠跑道,老老少少許多人在跑步。再往裏走,被公園水系分割出各種區域,有健身場地,有野趣場地,不少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臨近中午,李女士帶著依依不捨的女兒回到社區,在樓下的生鮮超市買了一些蔬菜,準備做午飯。

 

“走路的話,社區方圓15分鐘之內,有超市、有藥店、有幼稚園、有小學、有健身房、有地鐵站……給我的感覺是,什麼都有,很方便。”李女士掰著指頭向記者數著社區周圍都有什麼。

 

15分鐘,也就是一刻鐘,是一個人步行800米左右的時間,在城市裏,被視為市民生活的自然半徑。

 

2021年5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2部委印發相關政策,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根據該政策,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範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北京市東城區入選首批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接下來的幾年間,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相繼在全市鋪開。北京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已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693個。

 

居民生活幸福圈

 

李女士的經歷正在成為多地居民的共同感受。

 

2024年8月,商務部對外發佈第一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優秀實踐案例,包括15個城市案例、5個街道社區案例。

 

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是其中一個案例。在民主村社區,食堂、裁縫鋪、家電維修店等一應俱全。

 

有居民說:“社區食堂菜品多,一日三餐都不重樣兒,還乾淨衛生,很方便。”

 

除了社區食堂,為居民縫縫補補、修手機、開鎖等便民服務,同樣也必不可少。社區還有智能管理系統,居民通過手機端App、小程式實名認證登錄即可瞭解社區整體情況,也可預約家政、養老、托育、醫療等服務。

 

梳理其他實踐案例可以發現,上海市長寧區,聚焦“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遊、宜購”六大功能,10個街道(鎮)均完成便民生活圈建設規劃;河南省鶴壁市,由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幹部擔任社區便民生活圈四級“圈長”,共同推動建設和管理……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正在建成社區居民生活的“幸福圈”,居民的“需求清單”正在轉化為“滿意清單”——

 

助餐服務是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內容。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老年助餐點達8.6萬個,日均為328萬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等問題。

 

城鎮老舊社區改造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務實舉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社區30萬個,增設養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場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7.96萬個,增設停車位400萬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93萬個,新增文化休閒、體育健身場地3200多萬平方米。

 

全齡友好生活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便民生活圈建設,在“十四五”期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檔進行部署,以保障民生、擴大消費、暢通國民經濟迴圈。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具體措施即包括提升城市商業水準,發展智慧商圈,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格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在“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中,提出結合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配齊購物、餐飲、家政、維修等社區居民服務網點。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要求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活動場地等,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構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210個試點地區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個,涉及養老、家政、餐飲、零售等商業網點150.3萬個,服務居民1.29億人。

 

在此基礎上,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明確了2030年奮鬥目標,按照“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突出“一老一小”,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打造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

 

2030年的目標是實現“百城萬圈”,即確定10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建成1萬個佈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規範有序的便民生活圈。

 

記者手記

 

炊煙嫋嫋升起,裏面藏著平凡人家的煙火氣息。“十四五”期間啟動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就是為了編織一張細密的便民服務網,讓老百姓眼中的“小確幸”唾手可得,享受便捷的幸福滋味。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既圈住民生底線,又托舉城市活力,還讓人們看見了城市的溫度。(陳磊)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