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1.33萬戶資源回收企業向167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5152億元,開票份數511萬份。一年多來,“反向開票”政策在助力“兩新”政策落地、規範行業秩序、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等方面持續釋放效應。
一張小發票,事關行業大發展。
記者近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1.33萬戶資源回收企業向167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5152億元,開票份數511萬份。
據悉,為配合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下簡稱“兩新”)行動,進一步提升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收購報廢產品時取得發票的便利性,稅務部門明確自2024年4月29日起,在資源回收行業實施“反向開票”政策。
一般情況下,發票是由賣家(收款方)向買家(付款方)開具,即常見的“正向開票”;所謂“反向開票”,即發票的開具流程與常規流程相反,由買家(付款方)向賣家(收款方)開具發票。記者瞭解到,一年多來,“反向開票”政策在助力“兩新”政策落地、規範行業秩序、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等方面持續釋放效應。
有力支持“兩新”政策落地
在多位資源回收企業財務負責人看來,隨著“反向開票”政策的落地,長期困擾資源回收行業的“源頭票缺失”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推動資源回收企業“收舊”無阻、“換新”暢通。
蕪湖奇瑞資源技術有限公司是奇瑞集團2006年全資興建的大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據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吳兵林介紹,以往每次回收報廢車輛後,財務人員都得挨個給車主打電話督促他們開具發票,很多人覺得操作流程繁瑣,不願配合。“反向開票”政策推行後,企業可直接為自然人出售者開具發票,財務成本明顯下降。
“我們拆解的報廢車散件可供給集團內備件公司,通過再利用減少新部件生產的資源消耗;廢鋼、廢鋁等再生資源銷往鋼鐵冶煉企業,助力減少礦山資源採伐;車輛電池輸送給集團內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實現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與資源最大化迴圈。”吳兵林說,在“反向開票”政策支持下,一年多來,公司累計向4000餘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近800萬元,預計今年企業報廢車拆解處理量將達到2萬臺,增幅超100%。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蕪湖市商務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共計產生交易104.95萬臺,直接帶動消費約57億元。其中,汽車置換申請量15275件,帶動汽車消費約20億元;汽車報廢申請量5525件,帶動汽車消費約6.6億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王健表示,“反向開票”政策的推廣,有效解決了資源回收企業長期以來缺少“第一張票”,既無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也難以獲取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據這一行業痛點,有助於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廢舊物品的回收中來,有力支持“兩新”政策落地。
資源回收行業合規意識增強
與此同時,“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資源回收行業相關個人和企業,合規經營的意識逐漸增強。
“‘反向開票’政策實施前,公司從個人手中收購廢紙時,因對方無法開票導致進項稅不能抵扣,只能更多從中間商那裏收購。”廣西方聖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力說,由於中間商壟斷收廢業務,售價往往高於個人,這不僅增加了公司利廢成本,也給稅務合規管理帶來隱患。中間商若存在虛開發票等行為,企業可能因使用“問題”發票面臨稅務風險。
“反向開票”政策實施後,方聖紙業從中受益匪淺。鄭力說:“我們可以直接從個人手中回收廢品,企業可以依法開票,有效解決了進項稅合規抵扣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問題,進一步規避了稅務風險。同時,直接對接上游個人收廢,減少了中間成本和資訊隔閡,讓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更高效,形成良性迴圈。”
讓“反向開票”政策在回收鏈條上順暢流轉、發揮實效,需要產業鏈最前端自然人出售者的理解與配合。
“政策推行初期,我們發現前往回收企業出售廢品的自然人,對開票環節普遍存在顧慮,例如擔心手續繁瑣、顧慮個人資訊安全等等。”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副處長金旭東介紹說,針對這一情況,稅務部門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對自然人售賣者比較集中的大型資源回收企業和中小型資源回收門店進行上門輔導,向企業和自然人售賣者詳細講解政策適用條件和便捷的申報流程,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湖南省汨羅市居民葉光玉多年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對“反向開票”政策感觸很深。他說:“這個政策實施前,我回收的物資只能賣給一些不要發票的小企業。政策實施後,回收企業就可以開票,跟我合作的回收企業越來越多,我賣出的廢舊物資比以往增加了四成以上。”
葉光玉告訴記者,今年他註冊成立了一家個體工商戶,現在不僅能自己開發票,還能通過電子稅務局一鍵申報納稅,非常省心。
據統計,自“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汨羅市已有150餘戶自然人轉為個體工商戶,辦理了稅務登記。
政策杠杆撬動企業發展活力
在政策引領和市場推動下,我國回收體系日益健全,推動廢物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鏈條“轉起來”。
數據顯示,僅今年前4個月,國內報廢汽車回收量就達276.7萬輛,同比激增65%;規範拆解的廢舊家電超過700萬臺,增長25%;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更以70%的同比增速領跑行業。
在寧波高新區建築裝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寧波供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分揀車間內,堆積如山的建築裝修廢料經過回收處理,蛻變為可再利用的磚塊與骨料。
“處置中心去年5月正式投產,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生產了4500多萬塊環保磚,處理高新區這一帶固廢垃圾約10.5萬噸,減碳約1.2萬噸。”該公司財務負責人何俊濤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反向開票”政策的推動。
據瞭解,傳統模式下,寧波供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面臨向上遊散戶“取票難”的痛點,開票難題直接導致企業進項稅抵扣不足、成本攀升。而“反向開票”政策的實施,允許企業作為開票主體向上遊散戶開具收購發票,“散戶交投—企業回收—加工再生—市場銷售”鏈條暢通。
“這一鏈條的順暢運行,不僅提升了建築裝修廢料的資源化率,還帶動了上下游協同。例如,環保磚的生產降低了對天然砂石的依賴,減少了採礦環節的碳排放;減碳量進入碳交易市場,又為企業開闢了綠色收益管道,進一步激勵企業投入迴圈經濟的積極性。‘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公司銷售的廢舊物資同比增長超過58%。”在何俊濤看來,“反向開票”以政策杠杆撬動了企業發展活力,讓迴圈經濟的“齒輪”咬得更緊、轉得更快。
推動廢舊物資回收的同時,“反向開票”政策的實施對廢舊物資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也起到了支持作用。
據廣西桂物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環保資訊部副經理蔣嚴華介紹,“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公司已累計開具涉及金額5600多萬元的發票。“開票流程順暢起來,我們的財務成本降低,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用到資源深加工上。目前,我們對拆解下來的鋼、鐵、鋁、銅、玻璃及稀有貴金屬等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分類儲存,通過深加工後重新應用於汽車、電器、家居裝飾的製造,對廢舊物品的利用率達98%以上。”蔣嚴華說。(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