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潮牌將新款小禮服送到歐美派對季女孩衣櫥,中國白領輕點螢幕“海淘”膳食補充劑……在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中外嘉賓關注跨境電商重塑“Z世代購物車”,並展望更加互惠共贏的發展願景。
“從全球來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跨境電商消費增長迅速。”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江小涓說,年輕消費者已習慣於用手機在碎片化的時間購物。隨著技術發展、購物習慣的改變,年輕化市場的拓展有良好的預期。
社交媒體拓寬消費場景。環球快遞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裏斯汀·霍爾蓋特表示,與上一代人傾向於到實體商店購物相比,現在年輕人更習慣於線上購物。
跨境電商平臺消費更具性價比,且日益便捷,成為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克裏斯汀·霍爾蓋特說,同樣一張桌子,從中國發貨的價格可能是澳大利亞線下購買價格的四分之一。如今物流也越來越便捷,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貨物可以實現36小時送達。
這是3月27日拍攝的“跨境電商合作:互惠共贏的貿易新動能”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攝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跨境電商發展品質提升,推動國貨加速出海。
貝寶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邱寒發現,在經營模式上,中國商戶不再單純依賴跨境電商平臺,紛紛建立自主品牌、網站,直達海外客戶。有的小商戶僅兩三人,產品卻能夠銷往三十個國家和地區。“幾個人不可能掌握那麼多種語言,這得益於AI技術的支持。”
產品端持續迭代更新,品牌競爭力與日俱增。邱寒說,越來越多中國商品在知識產權、設計、功能上擁有獨特優勢。除了實體產品,數字產品的增長也很迅速。黑神話悟空海外出圈,國產網文、短劇吸引一批海外擁躉,都是很好的例證。
跨境電商迎合“Z世代”消費新需求,也對各國的監管機構和機制提出了新挑戰,包括企業的市場准入、法律法規、跨境支付和數據安全等。
克裏斯汀·霍爾蓋特指出,雖然一些企業呼籲限制跨境電商平臺,避免對本土產品造成衝擊。但她堅信,更應該做的事是幫助本土企業“觸網出海”,“可以想像,小企業對接中國大市場前景廣闊。”
展望未來,與會嘉賓期待構建更加包容的發展生態。江小涓說,各國具有文化特色的產品,在中國會受到年輕人歡迎。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可利用自身優勢出口服務,如諮詢、創意設計等。
專家指出,在探索更有效支付方式、投訴退貨和維權機制等方面也亟待創新。“可以在跨境電商平臺引進區塊鏈技術。”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說,區塊鏈不僅可以用於支付系統,產品出現問題也更容易追蹤,同時便於退款維權、減少糾紛。 (羅江、楊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