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轉化運用 優化保護體系 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有這些新進展  

今年是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的決勝之年。當前我國專利轉化運用情況如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如何優化?國家知識產權局28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相關情況。  

 

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

 

加強專利轉化運用,對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介紹,截至去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件,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  

 

“我們將推動實現專利申請轉化的良性迴圈。”王培章說,健全轉化運用情況向專利申請端傳導回饋機制,根據後端轉化效果改進前端申請和審查政策,研究對轉化運用較快的領域建立快速審查“綠色通道”,對轉化率高的專利申請人給予優先審查等激勵政策。  

 

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表示,該局將深入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加快將專利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助力做大做強專利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  

 

同時,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打造更多“國貨潮牌”,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表示,近年來,該局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與地方共同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面向省(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縣的小商品、快銷商品,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綜合服務。  

 

“目前,全國29個省(區、市)已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77家,快速維權中心48家,總計125家。”郭雯說,保護中心服務的產業領域涵蓋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地域範圍覆蓋18個萬億級產業集聚區和173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區。  

 

郭雯介紹,2024年,各中心共受理知識產權維權案件15.4萬件,結案14.3萬件,平均結案週期在2周以內。多數中心與法院建立了訴調對接機制,2024年以來協助審理司法案件965件。33家中心引入檢察院、公安、海關等相關部門入駐辦公,成為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的重要載體。  

 

“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加強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的制度完善和運行管理,優化佈局,整合資源,進一步高質量推進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推動各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為協助開展行政裁決、糾紛調解、執法和司法訴訟等提供有力支撐。”郭雯說。  

 

開展知識產權多元化金融服務

 

“知識產權是科技型企業的核心資產,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為其成長發展引入資金‘活水’。”王培章說,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多元化金融服務,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  

 

王培章介紹,“十四五”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超6500億元;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規模超300億元;知識產權保險累計為2萬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超930億元。  

 

“我們支持建設3家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及多家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指導地方探索質權轉股權、拍賣、反向許可等處置路徑,促進知識產權變現。”王培章說。  

 

王培章表示,將進一步推廣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政策支持,指導重點地區推進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工作,深入研究商標品牌和專利交易價值的評估規則與方法,創新知識產權質押風險補償前置模式,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惠及面、便利度和安全性,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宋晨)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