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標準體系建設為切入口和發力點,發揮標準“指揮棒”作用,引領原材料工業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產業數位化、體系安全化發展。
標準在原材料工業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為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引領原材料工業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佈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發展的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工作機制更加健全,推動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準技術水準持續提升。
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成效明顯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常國武介紹,原材料工業包括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占工業的近30%,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重點領域,也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
黨中央高度重視原材料工業發展。近年來,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工藝技術裝備水準大幅提升,綠色智能轉型進程加快,結構佈局持續優化,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邁入了由大到強的新發展階段。
我國原材料領域標準化工作也取得諸多進展。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魏宏介紹,目前,原材料工業國家標準已經達到7000多項,既涵蓋了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大宗產品,也包括了特種合金、特種塑膠、碳纖維、稀土等新型材料。
“‘十四五’以來發佈了原材料領域國家標準1500餘項、行業標準1800餘項、重點團體標準1100餘項,標準研製水準和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引領產業發展作用不斷增強。”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黃瑜介紹,強制性國家標準底線日益夯實,關鍵領域標準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標準國際化水準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們在推動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的同時,積極將行業經驗、技術轉化為標準,固化工作成效、引領高質量發展。”黃瑜舉例說,比如,過去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側重於選址、規劃、管理等基本要求,缺少引導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型指標。在充分調研我國園區現狀水準、凝練優質園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編制發佈《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化工園區競爭力評價導則》行業標準,明確了開展化工園區競爭力、智慧化水準評價的流程、評價體系和方法,引導園區在產業經濟、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智慧化轉型等方面對標先進改造提升,為提升競爭力和發展水準提供指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推進新型工業化目標任務,原材料工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低端過剩和高端不足並存、綠色化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數字技術融合應用還不深入,優化升級任務仍然較為艱巨。”常國武說。
為此,《行動方案》以標準體系建設為切入口和發力點,發揮標準“指揮棒”作用,引領原材料工業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產業數位化、體系安全化發展。
堅持政策協同強化標準引領
《行動方案》以標準“快、優、強”為導向,明確了原材料領域標準化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
據常國武介紹,《行動方案》堅持政策協同,強化標準引領。聚焦落實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碳達峰實施方案、數位化轉型方案等,推動標準與戰略、規劃、政策同部署同落實,將標準化工作與行業管理緊密結合,從標準支撐向標準引領轉變。
服務轉型需求,提升標準供給品質。以數位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新材料產業壯大為重點,加快關鍵急需標準研製,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圍繞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加快強制性國家標準研製,提升保底線能力。
完善工作機制,發揮標準實施效能。建立健全原材料工業標準化工作協調機制,完善“缺標補標、低標提標、優標轉標、有標貫標”的工作體系,加強貫標推廣和實施效果評估,引導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全過程落實相關標準要求。
圍繞數位化轉型、綠色低碳、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行動方案》對標準化工作進行了相應部署。
圍繞高端化發展,《行動方案》聚焦製造業重點產業鏈,強化上下游協同,制定一批通用性強的先進基礎材料標準,推動一批創新成果轉化成關鍵戰略材料標準,聚焦前沿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指導目錄開展前沿新材料標準研製。實施“新材料標準創新工程”,到2027年發佈並實施100項以上新材料標準。
圍繞智能化發展,《行動方案》立足原材料行業流程工藝特點,圍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數據安全和裝備智能化發展需要,部署數字技術與原材料工業深度融合相關標準制修訂任務。實施“數位化標準提升工程”,到2027年發佈並實施200項以上數位化轉型標準。
圍繞綠色化發展,《行動方案》聚焦低碳技術,開展電爐短流程煉鋼、氫冶金、綠電—綠氫—石化耦合等技術標準研製;聚焦碳減排工作,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等標準研製;聚焦綠色製造,開展綠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產品標準以及綠色園區、綠色工廠評價標準研製。實施“綠色化標準升級工程”,到2027年發佈並實施100項以上綠色低碳標準。
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行動方案》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源投入、強化人才建設三方面保障措施。
具體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強上下游銜接和工作協同,完善原材料工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協作體系,研究建立新材料標準化統籌機制,及時解決標準制修訂和實施中的問題。行業、地方、企業要加強協作,合力推進任務實施落地。
加大資源投入,推動科研和產業化專項加大對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新材料、品質安全等領域標準研究支持力度。支持地方加大標準化工作力度,鼓勵重點企業提高標準化相關經費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向標準化領域彙聚。
強化人才建設,培養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標準具有全球化視野的複合型標準化人才。完善標準化人才培訓體系。鼓勵標準化研究機構積極引進原材料領域標準化高端人才。支持企業將標準化人才納入職業能力評價和激勵範圍。建立標準化工作專家庫。
常國武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地區和行業組織,加強工作協同,強化指導服務,扎實推動《行動方案》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取得實效,推動原材料工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構築堅實支撐。”
魏宏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繼續與工業和資訊化部一道,積極回應原材料工業發展需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做好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持續健全新型工業化標準體系,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