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存量”變“發展增量” ——廣西玉林盤活閒置低效用地走訪見聞


停產廢棄的廠房變成帶動就業的光電公司、閒置倉庫變為服飾加工廠、破產的傢俱廠轉變為消毒企業……近年來,廣西玉林市分類施策喚醒“沉睡”土地資源,緩解建設用地壓力,有效實現土地集約利用、企業經濟社會效益提升。

 

在玉林市博白縣亞山鎮四維村,曾經無人問津的1400平方米閒置廠房經過盤活,變成帶動就業的玉林橋聯光電有限公司廠房。在公司的生產車間,隨著工人輸入參數,一件件巴掌大小的LED顯示幕電子精密元件走下生產線。“目前我們的訂單不用愁,這兩年的營業額增長明顯,今年上半年產值約1000萬元。”公司負責人覃海岸說。

 

四維村黨支部書記覃甫威說,他們2022年從廣東省江門市引進總投資8000萬元的橋聯光電專案,通過盤活閒置資源,為四維村帶來每年近10萬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60多名群眾就地就業。

 

博白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唐廣建說,博白縣在盤活閒置低效用地過程中,結合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圍繞重點產業鏈實行全域招商。博白鎮新仲村創建玉商回歸小微產業園,充分利用7畝多的集體閒置地,招引5家企業,吸納200多名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記者在玉林市福綿區、博白縣、北流市、容縣等地走訪瞭解到,各地摸清閒置低效土地歷史遺留問題,採取建庫管理的方式,針對排查出來的低效閒置用地分類施策。“我們對低效工業用地現狀進行梳理細化,收集整理土地及建築面積、產權歸屬、經營狀況、企業訴求等資訊,建立低效工業用地資料庫,即時掌握盤活動態。”容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黃占鋒說。

 

北流市一家玩具廠員工正在生產玩具。新華社記者黃慶剛 攝  

 

各地低效閒置土地原因各不相同,如何探索不同路徑,更好高效盤活?北流市對有意願發展但實力不足的企業,指導建設標準廠房出租或引進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對“批而未建”的地塊,積極引導企業轉讓騰挪土地、廠房,滿足新進優質企業用地需求;對投產未達預期且收購意願較強的企業,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對進入破產程式的企業,積極與法院溝通協作,結合招商引資,鼓勵新引進企業以司法拍賣等方式實現就地“換鳥”。

 

“我們將閒置多年的舊水電設備廠,經過整合利用,成為一家玩具公司。公司投產後預計年產值5億元,創稅800多萬元,吸納勞動力就業3000人。”北流市北流鎮黨委書記劉一帆說,他們建立了低效工業用地資料庫,在招商服務企業時,優先選擇利用閒置低效工業用地。

 

北流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治斌說,截至今年6月底,北流共摸排出低效工業用地251宗8220畝,已盤活土地126宗3227畝,廠房18萬平方米,引進企業82家,預計增加產值超2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11000人。(黃慶剛、王楚然)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