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礦山反成擴大開採 違規採石致長城遺址受損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再曝典型案例


 

以礦山修復為名,行礦產開採之實,生態恢復治理專案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採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

 

主管部門為公司辦理採礦許可證時,將趙長城遺址的一部分劃入採礦範圍,公司違規採石致使長城遺址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在國家公園內違法開墾公益林地種植咖啡等經濟作物,當地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未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制止;

 

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大多數企業沒有達到生態修復要求;

 

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監管流於形式,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

 

隨著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集中公開通報第二批5個典型案例,又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被查實,與其一同浮出水面的還有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群眾舉報投訴 地方敷衍應付

 

借礦山修復、土地平整之名違規開山採礦,顯然是一種極為惡劣的行為,而這發生在福建省泉州市一些縣(市)。這些地方被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批評“監管不力”。

 

惠安縣路通採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場和強力公司滿山紅採石場於2012年關閉。2020年9月,惠安縣批准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專案,由兩家礦企共同成立的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督察發現,該公司實際未按修復方案要求施工,現場不見修復、只見開採,礦區內遍地積塵,環境污染嚴重。治理專案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採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佔用林地27.9畝。

 

據瞭解,該企業曾因生態破壞和非法排汙行為被群眾舉報,但惠安縣相關部門敷衍應付,仍於2023年11月批准了專案延期申請,致使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督察還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以土地平整名義出讓涉及飾面用石材的地塊,默許企業無需取得採礦權即可開採。2018年以來,相關縣(市)出讓的涉及飾面用石材地塊共計33宗,飾面用石材儲量近400萬立方米。

 

南安市泉州東進機械有限公司於2014年8月取得雞籠山部分土地使用權後進行土地平整,本應於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實際一直在進行礦山開採。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時,該公司已開採飾面用石材、砂石等礦產資源近100萬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紅線範圍4.29畝開採。

 

此後,南安市又將該地塊以公開出讓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繼續實施“土地平整”,非法開採行為延續至今。2019年以來,該區域被群眾投訴非法採礦、環境污染等問題達53次,有關部門雖然多次責令改正,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現場檢查時,仍在非法開採,施工場地內管理混亂,污水橫流,塵土飛揚。

 

長城遺址被毀 監管流於形式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衛輝等地違規挖砂採石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對於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的破壞更是毀滅性的。

 

新鄉市輝縣、衛輝地處太行山腹地,礦山石料、河砂等礦產資源豐富。河南戰國趙長城遺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部分趙長城遺址位於輝縣與衛輝交界處的山嶺上。

 

2018年,衛輝市礦山主管部門為天然資源有限公司四車間辦理採礦許可證時,未按規定徵求文物行政部門意見,將長達651米趙長城遺址唐莊2段劃入採礦範圍。該公司缺乏文物保護法治意識,在採礦過程中沒有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造成450餘米趙長城遺址破壞。

 

此外,原新鄉平原同力水泥公司、原春江集團第三採石場等企業在違規採礦過程中也對趙長城唐莊1段和趙長城常村1段造成破壞。

 

2012年,河南省認定趙長城唐莊1段、唐莊2段、常村1段三段長城實際共存在3010米,截至目前,趙長城遺址僅存在855米,71.6%長度的長城遺址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壞。

 

督察組指出“輝縣、衛輝生態和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對無證、越界等非法採礦破壞生態環境監管不到位,對破壞趙長城遺址行為查處不力”。

 

幾乎每起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事件背後,都有監管不力的問題。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時直接指出,“生態流量監管流於形式”。

 

督察發現,一些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亂象叢生,有關部門監管流於形式,對存在的問題不管不問。青海省黃南州郭麼日、唯哇水電站生態流量泄放的手工台賬隨意記錄,第一次現場檢查時發現與線上監測數據不一致,再次檢查時發現線上監測數據已經被更改。海南州貴德縣常興水電站沒有開啟生態流量閘門,而是開挖河道將河水引到設置流量監測的位置,實際監測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態流量下泄情況。

 

國家公園被占 違法持續至今

 

為了追逐經濟利益,甚至還有對國家公園下手的生態環境破壞行為。

 

海南國家公園於2019年試點,2021年9月正式設立,是亞洲熱帶雨林和世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督察發現,海南國家公園記憶體在違法違規侵佔林地、非法採石破壞生態、小水電站清理整治不力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例如,五指山花舞人間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在海南國家公園內違法開墾258.6畝公益林地種植咖啡等經濟作物。2021年6月30日,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將該違法問題函告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現場調查後,於7月22日同一天,一面向該企業下發《責令停止違法(章)行為通知書》,一面又回復海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稱企業的行為不違法。此後,該企業未停止違法行為,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未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制止。2022年5月,海南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次指出該問題,但違法行為一直未停止並持續至今。

 

違規佔用林地的問題也發生在甘肅。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甘南州部分采砂企業未辦理征佔用手續,違規佔用草原、林地。其中,甘肅馳野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采砂企業違規佔用草原249畝進行開採;夏河縣諾沃力建材銷售有限公司等4家采砂企業違規佔用林地48畝進行開採;夏河縣灑乙昂砂石料加工點違規佔用草原42畝、耕地53畝,用於建設砂石料加工生產線……

 

此外,2022年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甘肅省遠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越界開採,超采面積達68畝,其中違規佔用草原9畝、林地5畝。

 

督察還發現,2019年以來,為推動解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甘南州掛牌出讓礦權,出讓合同中明確規定了開採企業應當承擔的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責任。但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合作南班砂石料有限公司等37家沒有達到生態修復要求。

 

據瞭解,對於上述問題,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張維)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