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九受訪青年指休息空間不足

 

本報(記者 海軒)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12日發佈“澳門公園休憩設施調查研究”結果。新青協副理事長施冠雄表示,四成九的受訪青年認為澳門的公共休憩空間總體不足。研究發現,居民總體滿意澳門目前的公園和休憩區,公園的綠化狀況、親子友好程度和衛生狀況受到肯定,但公園的遮陽效果被受訪青年認為有待優化,值得關注。綜合研究數據,協會提出五項建議,包括充分在公園和休憩區引入遮陽設計、以試點方式推動公園“參與者設計”和持續加大公園綠地草坪開放共用力度等。

 

發佈會在新青協青年中心舉辦,由施冠雄、研究小組成員李君豪、雷振宇、鄧兆欣和李子健主持,研究獲澳門基金會資助。調查團隊指出,隨著綠化空間得到了愈來愈多的青年重視和關注,為進一步瞭解青年尤其是青年家庭對現時澳門的公園休憩設施的觀感和看法,新青協在今年9月和10月,以街頭隨機問卷的方式成功訪問了6341844歲,通常居所住於澳門的青年。同時,研究團隊亦赴香港的公園和休憩設施作實地調研,考察了包括香港西九文化區、屯門公園在內的特色公園,作為參考案例。

 

調查發現, 49.1%的受訪澳門青年明確認為澳門的公共休息空間總體不足,認為足夠者只有一成四(14.0%)。大部分受訪澳門青年有前往公園和休憩區的習慣,超過八成二(82.3%)受訪青年在過去12個月曾到訪過澳門的公園和休憩區並進行各類活動,當中有四成三(43.1%)到訪公園和休憩區的頻率在每週一次或以上,顯示出受訪青年在公園和休憩區有較高需求。他們主要的出行時段一般集中在週末和公眾假期的下午時段。

 

根據調查所得,新青協提出五點主要建議:一是建議政府積極增設公園休憩用地,及早推進新城A區濱海綠廊和公園的建設;二是充分在公園和休憩區引入遮陽設計,全面檢視目前公園的遮陽條件,為有改造條件的休憩區上方,尤其是遊樂設施的上方適當加裝遮陽棚。同時,在所有新建公園中考慮強化遮陽元素,透過種植遮蔭性強的樹種,並多設置涼亭、有遮陽設計的座位等永久性設施來減少日曬影響。

 

三是充分體現共融元素,在遊具選擇上應能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行為能力兒童遊戲需求,讓他們能夠共融、共遊、共用。四是推動“用家為本”概念,以試點方式推動公園“參與者設計”,未來在新建和改造社區公園時,率先在設計過程中舉辦用家工作坊,收集意見,讓包括青年和孩童在內的用家參與設計過程,令到公園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五是持續加大公園綠地草坪開放共用力度,讓市民更好地親近自然。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