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海軒)為了解各行業職工工作現狀,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澳門經濟學會開展《2023年澳門各行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於今年1月至12月展開「2023年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收回有效問卷三千一百一十五份。問卷調查發現近七成五受訪者收入對比疫情前毫無升幅;過半受訪者對工作感到憂慮;而逾四成受訪者評價本澳黑工問題嚴重;整體受訪者對工聯協助改善福利待遇、維護工人權益有較高共識和期盼。對此,工聯提出四點建議,涵蓋培訓制度、勞動權益、外雇政策及中高齡人士就業範疇。
工聯11日上午11時假工聯大廈地下大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相關調查結果,由工聯副理事長梁孫旭,工聯副理事長兼權益委員會主任蔡錦富,工聯權益委員會副主任孔憲民,工聯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展濤、助理研究員蔡靖瞳,及澳門經濟學會理事朱深勇主持。
梁孫旭表示,近七成五受訪者收入對比疫情前毫無升幅,當中更有近兩成人遭到減薪。為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加雇員勞動權益保障﹐他呼籲當局適時檢討《勞動關係法》,加強雇員的法定保障,尤其是雇員的基本權利保障、工時制度、超時工時保障、各類假期制度、解雇賠償制度、產假和保障懷孕雇員就業等規定;面對每年通脹,加上公僕薪金及最低工資亦相繼調升,應鼓勵企業適當加薪;關注長期赴琴澳門居民的勞動權益,因部分赴琴澳門居民無法被視為等同在澳,就「183天規定」,不能享受澳門原有社會福利,當局有必要評估受影響人數並完善法律;改進惡劣天氣下的工作安排,倘企業於八號或以上風球期間安排工作,需對員工上下班及工作期間作出適當的安排,有條件下應提供車輛接送等支持。另外,雇主亦須定期檢討相關工作安排,不應一刀切採取劃一的措施。
蔡錦富表示,針對外雇政策方面,建議當局提升執法效能和加大罰則,積極打擊非法聘用和黑工,健全輸入外地雇員政策,杜絕外地雇員過界工作;此外,應加強對職業配對過程的監管,增加招聘過程的透明度,如在網上公開職位招聘的進度、競聘人數等數據,加上嚴格把關外雇的引入,促使人力資源需求更傾向於吸納本地人才。
孔憲民關注中高齡人士就業議題,調查顯示四十六至六十六歲的受訪者,其主要憂慮集中於「年齡偏大」,加上該群體普遍原薪金較高,因而重新進入勞動力隊伍較為困難。為此,建議特區政府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方面,考慮新增輔助中高齡人士就業規章;針對中高齡者提供求職登記、跨行轉業援助、就業諮詢、職業訓練諮詢、職業培訓、創業資源等,尤其可著重加強跨行轉業援助,例如陪月員等職業,其薪金具相當吸引力,惟缺乏官方培訓及認證、就業轉介等一系列配套;政府亦可適時推行中高齡者臨時工作津貼、職場學習再適應、雇用獎助津貼及就業獎勵等方案;此外,可採用中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鼓勵本地企業聘用中高齡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