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海軒)對于「内港廿三号及廿五号碼頭活化計劃」的主題爲「保育-活化-共生」,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徐承康、群力智庫政策研究部委員李仲言表示,首要之務是着手改善内港水質環境,落實海洋保育的工作,皆因内港偶有臭味問題,尤其是計劃開設坐擁海景的茶座和咖啡廳,當内港的異味未獲徹底解決,不利本澳的旅遊形象。因此,他們促請當局加緊推進水質監測工作,強化對下水道管網的監管,以及持續升級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善用優美的海岸線景觀,讓大衆得以飽覽澳門沿岸的景緻;同時,建議當局兼顧和衡量碼頭物流、旅客和居民三方的權益,整頓内港一帶的碼頭營運作業音量、交通狀況和步行環境,有利大衆出行之餘,也能全方位開拓小區旅遊的多樣性。
他們強調,活化計劃需要顧及城市兼容性,鑒于内港碼頭是本澳貨船進出港班次頻密的港口,作爲物流和供應鏈的樞紐,與社會的運作屬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建議當局及負責「内港廿三号及廿五号碼頭活化計劃」的博企,應積極與碼頭業界協調,互相配合彼此的業務,以免影響内港的物流功能和窒礙運輸的量能,或者削弱活化計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内港碼頭貫通海陸,毗連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聖安多尼堂、沙梨頭圖書館等傳統街區和曆史建築,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深具發展潛力,他們呼籲外圍商戶把握這個機遇,修葺和定期裝飾門面以配合屆時整體街道的布置,營造美觀和悠閑的旅遊氣氛。另外,他們建議當局和博企開發新興和多元休閑活動,注入創新和趣味盎然的元素,使之成爲老少鹹宜均可遊憩的好去處,并興旺外圍的商戶營商環境。他們認爲籌備旅遊項目前要考慮到音量等問題,減少碼頭發展旅遊業,而對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作息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