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日前發佈風險提示 警惕“套路貸”“套路保”
來源: | 作者:李延霞 | 發布時間: 1203天前 | 507 次瀏覽 | 分享到:

  本報訊 貸款時,遭遇息費不透明、虛假宣傳,還被莫名收費!買保險時,被首月0”“免費保障所吸引,沒想到只是噱頭!你是否也有過被套路的類似經歷?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日前發佈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此類侵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的套路行為。

  資訊披露、隱藏產品風險等套路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息費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貸成本,不明示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還本付息安排……在貸款行銷中,類似套路貸的行銷宣傳行為時有發生。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高額費用,所謂零息名不副實。比如借款人有的遭遇了砍頭息,有的貸款後發現還須支付擔保費、服務費、保險費等,真實的貸款成本很高。

  “首月0”“免費領取”……在保險行銷中,也有類似套路保行為,以優惠之名對消費者進行誘導。

  銀保監會表示,這些套路給人優惠錯覺,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後期,消費者並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此外,還有多項銷售誤導行為,比如炒作限售、限時、限量,不如實、不准確介紹產品責任、功能和保險期間,以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有的消費者就因所謂免費”“限時等誘惑,被誤導投保了不需要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保險產品。

  互聯網介面設置暗藏套路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購物支付時,一不小心被貸款,這種經歷你是否也有過?

  當前,通過互聯網購買金融產品、使用金融服務已十分普遍。部分機構在互聯網頁面中暗藏各種套路,給消費者自主選擇設置障礙。

  比如,在購物、媒體、社交、遊戲等互聯網場景中借貸產品廣告氾濫,平臺直接提供貸款服務或為貸款業務引流以完成流量變現,在產品推廣、展示或支付等環節誘導消費者優先使用消費信貸。

  又如,一些互聯網保險行銷廣告介面設置不規範、不清晰,在頁面中誘導消費者勾選領取保障”“自動續費等選項。此外,還有平臺以默認勾選、強制勾選等方式進行捆綁搭售,強制要求消費者購買非必要的產品或服務。

  銀保監會表示,一些對智能設備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不敏感的消費者或者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消費者更容易被套路

  互聯網貸款行銷不當誘導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一些機構或平臺基於自身大數據資源優勢對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和濫用,引導甚至操縱消費者需求。比如不顧消費者綜合授信額度、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情況,一味地誘導消費者借貸、負債、超前消費。這種利用優勢地位不當誘導消費者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套路貸、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侵害消費者財產安全權

  套路貸、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斷變換馬甲,打著金融創新、金融服務等名義,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比如,有套路貸打著創業”“求職”“美容等名義,用提供就業、培訓、醫美等服務作偽裝,在校學生、求職人群或盲目追求高消費人群等更易上當受騙。也有不法分子以退保理財”“代理退保等名義招攬生意,慫恿或誘騙消費者委託其退保去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甚至截留侵佔消費者退保資金,暗藏集資詐騙風險。還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債權債務人群急於解困、收回資金的心理,打著債事化解、債事諮詢服務等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實則是真收費、假代還的非法集資或金融詐騙。

  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如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防止套路行銷行為侵害自身權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作出以下提示:一、警惕隱瞞風險、模糊費用等虛假宣傳,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購買金融產品。二、警惕過度負債風險,合理合規使用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三、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謹慎對待簽字、授權等重要環節,選擇合理合法途徑維權。四、警惕債事服務等名義的詐騙侵害,正確看待、依法解決債務問題。

(李延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