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安全正成為數位經濟時代最為迫切的基礎性問題 隱私保護計算讓資料資產增值
來源: | 作者:李芃達 | 發布時間: 1395天前 | 434 次瀏覽 | 分享到:
隨著5G、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和創新應用,各行各業積累的資料所蘊含的潛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資料資產成為數位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之一。

本報訊 隨著5G、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和創新應用,各行各業積累的資料所蘊含的潛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資料資產成為數位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之一。

2020年4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資料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並列,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作為釋放要素價值的關鍵環節,資料資源的開放共用、流通計算成為重要趨勢。

與此同時,資料安全正成為數位經濟時代最為迫切的基礎性問題。9月1日,《資料安全法》正式施行,連同已經實施的《網路安全法》和即將在11月1日實施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共同構建起國內的資料監管法律體系。在資料價值和安全衝突日漸加劇的當下,如何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在此背景下,隱私保護計算技術的興起,自然引發各方關注。

當前,圍繞資料獲取、流通和價值變現的資料要素市場,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大資料研究室主任楊玫介紹,我國資料要素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545億元,“十三五”期間資料要素市場複合增速超過30%,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將會達到1749億元。

資料流程通起來才能發揮價值,但資料權屬不明確、資料交易機制不完善、資料安全難保障等問題制約其流通發展。如何有效平衡資料安全與資料流程通?楊玫提出了兩項舉措:一是從全流程角度建設資料安全的管理體系和能力體系,包括資料安全定義、資料安全能力體系建設、資料安全風險識別、策略制定以及資料安全事件監測預警、後期應急回應機制;二是加強資料安全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比如作為能夠兼顧資料應用與安全保護的關鍵技術,隱私保護計算將為資料的互聯互通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什麼是隱私保護計算?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大資料部副主任閆樹解釋稱,隱私保護計算是指在保護資料本身不對外洩露的前提下實現資料分析計算的技術集合。從技術機制來看,隱私保護計算涉及三大技術體系的聯合創新:一是人工智慧演算法,二是分散式系統和底層硬體,三是密碼學協定設計。

(李芃達)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