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山裡紅,哪有山不清秀樹不挺拔?——蒙振祿考察廣西大化縣七百弄鄉蒙朝吉故地剪影
來源: | 作者:藍乙人 | 發布時間: 1338天前 | 731 次瀏覽 | 分享到:
講中國文化,說中國故事,堅定自信,把中華文化連同教育打造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和續寫世界優秀文明文化的一面鮮豔的旗幟,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責無旁貸的神聖義務!

文|藍乙人



蒙朝吉,布努瑤蒙氏第二十九世祖,系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京村三聯屯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瑤族布努語言研究專家。生於1932年,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創世史詩密洛陀,親眼目睹族人舉行的大、小還願現場,十歲左右就能熟練地背誦史詩和族譜。1952年保送去東蘭民族師範學校讀書(今巴馬縣城,後該校遷到南寧市,改名為桂西師範學校和南寧民族師範學校)。1957年春,被選入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隊在廣西民院創辦的“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第一班”學習。學習結束後,在中科院主要從事瑤族和佘族語言研究。是繼顏複禮、商承祖、李方桂、羅季光專家等瑤族布努語研究之後第一位研究本民族語言的布努瑤專業人才。撰寫有科學論文5篇,合編專著6部。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蒙振祿站在蒙朝吉舊地,32年的故園重遊,心情特別激動。他和古老的大樹站在一起,思潮翻滾,喜歡山水的他在群裡給遠在桂西北採訪的媒體人發了幾張具有歷史意義的圖片。這裡地靈人傑,是一片充滿深情的土地。為什麼腳下這一片土地這麼深沉,是因為32年前的童年故事凝聚了他的故園情結。

據悉,《瑤族布努語方言研究》裡有長篇語料故事——《密洛鐸》。1985年前後,他曾回七百弄老家搜集整理史詩《密洛陀》。在蒙氏家族中,蒙朝吉先生成為密洛陀傳承文化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他的語料故事和整理史詩《密洛陀》的傳承性價值,是最具權威性的。

偉大的時代呼喚著偉大的精神,而支撐著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柱,就是優秀的民族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是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新時代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精神支柱和新常態不竭的動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定基礎。   

講中國文化,說中國故事,堅定自信,把中華文化連同教育打造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和續寫世界優秀文明文化的一面鮮豔的旗幟,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責無旁貸的神聖義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