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顯示全國上半年查處超90名廳局級以上政法系統領導幹部徹查司法執法腐敗淨化政治生態

本報訊 今年7月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執行局局長孟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副司令員、政法委書記楊福林等政法系統黨員領導幹部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加大對政法系統腐敗懲治力度,嚴懲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行為。按照全會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強化政治監督,堅決懲治司法執法腐敗,持續淨化政法系統政治生態。記者梳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發現,今年上半年,已有90余名政法系統(含原任)廳局級及以上領導幹部被查處。

從這些通報案件中看,涉案者分佈非常廣泛。從所屬單位看,既有黨委政法委、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機關領導幹部,也有公安刑偵、法院執行、監獄管理等業務部門負責人。其中,公安系統占比近四成,黨委政法委機關占比超兩成。

從職務身份看,“一把手”占比近六成,反映出“關鍵少數”因掌握司法執法重要權力,容易成為“圍獵”對象。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幹部占比超三成,如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原政委龍水波2012年10月退休、今年4月被查,反映出深挖徹查政法系統腐敗的高壓態勢。

從崗位職責看,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成為問題易發多發的“風險地帶”。在公安系統,執法辦案領域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有案不立、立而不偵、壓案不查,以及違規變更強制措施、處置涉案財產等。在檢察系統,問題集中在刑事檢察條線的批捕、公訴等環節,主要表現為有罪不究、不捕不訴,更有甚者搞無中生有、加罪於人。在法院系統,問題集中在執行、審判環節,主要表現為久審不決、久執不結。在監獄系統,違規違法“減假暫”問題叢生,其中利用專利違規減刑問題比較突出。

政法系統因其特殊性質,一些共性問題表現比較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違規選拔任用幹部、違規過問和插手干預案件、違規經商辦企業等3個方面。

通報顯示,存在“違規選人用人”等問題的受處分幹部占比超八成。有的熱衷於搞“小圈子”“拜碼頭”,權力圈與關係圈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有的以權謀私,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政法機關專業性強,有的領導幹部長期深耕一域,帶來人際關係的交織固化,違規選人用人滋生大量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重污染政法系統的政治生態。

通報中,被指“違規插手案件處理”的占比近七成。有的以權壓法直接干預具體案件處理。有的打“擦邊球”,借正常履職中的批示、督促、指導工作之名,行插手司法執法活動之實。還有的同司法掮客拉關係、搞串通,利益交織破壞司法環境。記者發現,司法執法人員權力相對集中,自由裁量權較大,違規過問插手案件,成為影響司法執法公正的突出問題。

通報中,超六成黨員幹部存在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有的利用職權便利違規經商辦企業,有的違規參股借貸,亦官亦商巧取豪奪。專家表示,現實中,政法機關與市場經濟也會發生直接聯繫,一些特種行業如典當業、旅館業、公章刻制業需要行政許可。“政法幹警違規從事營利活動,不僅損害職務廉潔性,也嚴重破壞營商環境。”

(據中紀委網站)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