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追星挑戰底線 亂象背後是流量至上畸形導向下的資本黑手

極端追星挑戰底線 亂象背後是流量至上畸形導向下的資本黑手


本報訊 累計清理負面有害資訊15萬餘條,處置違規帳號4000餘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餘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的小程式39款,專項排查整治網路綜藝節目……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相關主管部門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工作的階段性成效,公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近期,“吳亦凡事件”暴露出的“飯圈”亂象,反映出不良粉絲文化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緊要時刻,引導“飯圈”文化健康向上發展,為廣大線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追星本無罪,年輕人喜歡明星本是正常現象,有自己喜歡的圈子也很正常。事實上,“飯圈”文化在促進年輕人培養向善的集體情感、實現自我表達和自我價值等方面也曾展現出積極的一面。如在反擊“港獨”言論時,“飯圈女孩”用特有的方式“守護全世界最好的阿中(中國)”;在抗擊疫情時,他們進行的公益物資捐贈等活動,在關鍵時刻籌措了大量防疫物資,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線。

然而,在“流量至上”“泛娛樂化”等不良導向下,一些資本無視社會責任感,在當下中國“飯圈”串起了“偶像—粉絲—商業平臺—娛樂經紀—行銷機構—廣告商—廠家”各個利益集團,無所不用其極收割大量粉絲特別是未成年粉絲的“錢袋子”。

據介紹,“飯圈集資應援”大致可以分三類:一是包含實物回報的,比如賣專輯、周邊,將所得利潤用於支持偶像相關活動;二是不提供實物回報,但承諾把粉絲的真金白銀用於選秀投票、給偶像送禮;三是說好了為偶像“搞錢”,承諾提供回報卻並不兌現的詐騙行為。

新華社此前發文披露,以今年的《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兩檔節目為例,早在節目尚未開始前,部分訓練生粉絲後援會就已開始進行集資用於後續打投花銷。3月14日,節目開播後不久,一名《創造營2021》訓練生的粉絲6小時集資368萬元。《創造營2021》總決賽後,據不完全統計,4名訓練生的集資總額超過1000萬元,排名前11名選手集資總額突破1億元。

“自2018年‘偶像元年’以來,造星節目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在層出不窮的‘養成類’偶像節目中,資本參與了偶像從‘練習生’到‘明星’的每一個環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粉絲的‘錢袋子’進行反復‘收割’。”一位元長期從事娛樂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

比如,一些網站的“超話榜單”鼓勵粉絲通過簽到發帖等方式換取積分,再將積分送給偶像來刷排名、打榜。粉絲數量越多排名越高,偶像流量價值也就越大;一些節目組通過“購買冠名商的產品掃碼投票”等方式,慫恿粉絲購買指定產品,為廣告商帶來巨額回報;還有一些行銷機構通過資料造假、話題炒作、控評控場來製造“流量明星”,甚至利用粉絲之間的“口水仗”搞所謂的“黑紅也是紅”的無底線炒作。

當前,“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正在深入開展。針對“飯圈”亂象的“應援打榜”等問題,中央網信辦精准施策,督促網站平臺進一步優化產品功能,升級管理策略,逐步壓縮粉絲群體非理性追星空間,通過取消誘導粉絲應援打榜的產品功能、優化榜單規則、完善粉絲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動等方式,強化榜單、群圈等重點環節管理。

中央網信辦表示,將總結近期治理經驗,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加強網上涉明星資訊規範、強化帳號管理、完善黑產打擊機制、探索建立粉絲引導機制等方式,為長效整治和規範粉絲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薛鵬 管筱璞)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