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第138屆廣交會的展館裏,不少展位首次掛上“可內銷”標識,吸引往來客商目光。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標注“可內銷”的參展企業超過2.4萬家,約占參展企業總數的77%。
“掛上這個標識,就是向所有路過的採購商傳遞一個信號:我們願意,並且準備好了做國內生意。”一位家電區域的參展商告訴記者。
10月15日,廣交會現場,機器人產品張貼“可內銷”標識。人民網 王雅蝶攝
10月16日,廣交會創辦以來的首場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活動火熱進行。在這裏,企業上演著各自精彩的“闖關”故事:既有“外貿新手”的謹慎試探,也有“內貿老手”的主動出海。
來自湖北的參展商唐聖武,拿著公司生產的音視頻連接線,在會場內來回穿梭。他的公司主要做生產,外貿通過自有公司實現B to B,但在內銷上卻是“小白”。唐聖武坦言此行的目的是尋找合適的平臺推介產品,並在現場展位進行報價交流。
汕頭市澄海區樂圖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有楷則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他的公司專注內貿二十多年,近兩年才開始拓展外貿。作為採購商參加此次活動的蔡有楷,為想轉內銷的外貿同行提出了建議:“如果怕產品被仿造,就要申請專利;內銷售後服務時間更長、要求更高;不能因為產品新穎就‘漫天要價’,必須有獨家的技術含量——無論內外貿,最終都要回歸產品本身的價值。”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一些外貿企業感受到了“單腿走路”的風險。這些企業的探索、轉型,標誌著外貿優品正憑藉其扎實的工藝與快速的反應能力,在國內市場找到新的生長土壤。
寧波慈溪進出口控股有限公司代表透露,他們早在六七年前就有佈局國內的想法,三年前正式推出自有品牌入駐國內電商平臺。“國內外標準不同,我們從產品設計之初就會進行差異化處理。”儘管剛起步,但步伐堅定。
10月16日,廣交會現場,寧波慈溪進出口控股有限公司展臺有外國客商前來諮詢。人民網 寧玉瑛攝
“我們現在是‘兩條腿走路’,內外貿各占50%。”茂名龍海海蜇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林盛介紹,公司曾是九成業務依賴外貿的“單腿”選手,近兩年依託與國內電商平臺合作,成功開拓廣州、佛山、江門等地的國內客戶。
“回家”之路並非坦途。京東集團、京喜招商拓展副總監汪之遠道出平臺觀察到的主要挑戰:“一是品牌重塑困難,許多貨品品質過硬但國內認知度為零;二是管道完全陌生,對國內電商生態和消費者偏好不了解;三是成本控制失靈,國內定價、履約規則不熟悉,容易導致整體成本偏高。”
痛點之一,源自標準的“壁壘”。一位來自江蘇南通的防護用具企業負責人指出,部分領域存在標準執行力度不一的情況。“對於重視品質的規上企業而言,嚴格的合規成本是必須承擔的。我們期待一個更加清朗的市場環境,讓堅守標準、投入研發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10月16日,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活動現場,江蘇南通的防護用具企業負責人與駐點採購商進行對接。人民網 寧玉瑛攝
供應鏈的瓶頸同樣制約著企業發展。在珠海從事電子資訊行業的姬先生來到專區,目的非常明確——尋找監控產品硬體設施的供應鏈合作夥伴。
“硬碟漲價,影響了我們的競爭力。”他坦言,公司有自己的軟體研發和設計團隊,但硬體需額外採購。成本壓力下,他們的監控產品大多不再配備硬碟,這無疑削弱了市場競爭力。“我們需要尋找新的途徑,找到合適的供應鏈貨源,不管是外貿還是內銷,都想把市場做得更好。”
面對困難,廣交會與各大平臺聯手,試圖為企業“搭橋”。
“我們和山東一家外貿毛巾企業共同研發出了面對國內消費者的爆款。”盒馬廣東公共事務負責人黃海青在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活動上進行分享時,講述了一個“從美國市場轉向中國浴室”的案例。
這家企業過去長期為美國市場生產毛巾浴巾,品質優良卻不懂國內消費者。“我們通過數字訂單和技術賦能,結合對消費市場的洞察,幫助它抓住‘棉質、涼感、速幹’這幾個國內消費要點,開發的新系列單品銷售得非常好。”黃海青說。
除了這種精准的聯合研發,平臺還提供“輕量化”的入門方案。京東零售、京喜事業部副總裁徐曉玫介紹其自營全托管模式:工廠只需專注生產,推廣、運營、客服、物流全部由平臺專業團隊解決。這為缺乏國內電商運營經驗和人才的外貿工廠,提供了一條“零門檻”試水內銷的路徑。
線下管道同樣在發力。一家大型商超商品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以“人盯人”的服務方式,幫助外貿夥伴理解商超的引入機制、商品上架原則,甚至在商品展示、定價和規格上給出具體建議,讓外貿優品能被“看得到、摸得到、買得到”。
推動內外貿一體化,離不開制度設計。在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活動上,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一級巡視員李春江帶來一系列政策“禮包”:打通綠色通道,避免重複檢測認證,將強制性產品認證時間從平均30個工作日壓減至最低7個……這些舉措旨在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研究員薑照指出,推動國內外標準銜接是關鍵,“建議加強提升國內標準水準,推動國內標準認證認可和國際銜接,特別是在我國具備優勢的領域要敢於示範引領。”
金融活水也在精准滴灌。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童志軍介紹,工行專門為廣交會參展商打造“廣交貸”產品,目前已投放近百億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孫嫦嬋則提醒,內貿業務賬期更長、習慣性拖欠更常見,信保通過提供風險保障,努力成為企業開拓內銷市場的“安全網”。
10月16日,廣交會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活動現場,金融、保險等領域服務機構專業解讀配套服務,商超百貨、電商平臺等管道代表分享開拓建議。人民網 王雅蝶攝
傍晚,外貿優品拓內銷對接專區人潮漸散,討論仍在繼續:做輪胎內貿十年的李先生,想來找尋“出海”的路徑;主營小家電的萊克電氣代表,則忙著在離場前敲定一家能為其國內品牌代工的優質外貿工
廠…… (寧玉瑛 王雅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