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本報訊 記者17日從財政部獲悉,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0.5%。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轉升,增長0.6%;第三季度增長2.5%,增幅明顯提高。

 

  “財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態勢。”當日在財政部2025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龍生如是說。

 

  地方收入保持平穩,絕大多數地區收入持續增長。唐龍生介紹,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增長1.8%。從7月份開始,累計增幅已連續3個月保持在1.8%的水準。分地區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27個地區保持正增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個。

 

  “今年以來,財政部門加強資源統籌,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民生、科技等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得到較好保障。”唐龍生說。

 

  從數據上看,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81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0%,教育支出增長5.4%,衛生健康支出增長4.7%,科學技術支出增長6.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8.8%,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4%。上述6項支出增幅均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準。

 

  在減災救災方面,財政部和應急管理、農業、水利、交通等部門密切聯動,建立了中央財政救災資金快速核撥機制,開闢了資金撥付的“綠色通道”。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司長濮劍鵬介紹,今年以來已啟動16次快速核撥機制。

 

  “2025年安排中央救災資金近350億元,切實保障救災工作需要。截至目前,已據實撥付105億元,全力幫助人民群眾抗災救險、恢復生產和生活。”濮劍鵬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已基本實現航空救援力量2小時內到達、搶險救災物資12小時內到位、受災人員基本生活10小時內得到有效救助。(劉開雄、申鋮)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