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高質量發展法治根基


“過去需要多地跑費時費力,現在從選車到投保、繳稅、上牌全流程都能在手機上操作,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近日,在江蘇省常州市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陳先生對“新車上牌一件事”改革稱讚有加。

 

今年,常州市入選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公安部“新車上牌一件事”改革試點城市,常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借助新版“交管12123”App,為群眾提供“指尖一站式”服務。

 

“車企通過線上管道顯著降低場地、人力等流通環節運營成本,同時憑藉高效、連貫的服務提升了車主滿意度。我們正在持續推進部門平臺互聯互通,加快實現試點品牌全覆蓋,助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市。”常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支隊長吳秋安介紹說。

 

“新”而行、以“質”致遠。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政法機關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以法治的穩定性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

 

祛屙

 

為掩蓋虧損,某公司董事長吳某某組織實施財務造假,並在此後銷毀證據……遼寧省檢察機關通過衛星數據比對等科技手段成功固定證據,破局定案。吳某某最終因違規披露重要資訊罪、詐騙罪等獲刑十五年。該案出現在2025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第五十五批指導性案例中。

 

“十四五”期間,政法機關嚴打各類侵害企業群眾合法權益的突出違法犯罪,亮劍沉屙頑疾,營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圖為湖北省棗陽市人民法院近日舉辦“企業家開放日”活動,邀請民營企業家走進法院,瞭解企業司法需求。 本報通訊員 梁軍 攝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最高檢制定《檢察機關開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工作方案》,聚焦加強涉企刑事案件立案監督、強化涉企刑事案件強制措施監督、依法糾治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等11項重點任務開展專項監督。

 

斷源頭、打團夥、斬鏈條——公安機關持續深入開展“昆侖”等專項行動,強化知識產權刑事保護,依法嚴打各類侵權假冒犯罪,在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文化繁榮、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服務支撐作用。

 

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動——司法部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對全部現行600多部行政法規開展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圍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推進制定31件授權和改革決定,以及7批次一攬子修改法律法規58件、廢止28件。

 

固本

 

今年5月20日起,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

 

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到這部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出臺實施,只隔了10個月時間,海外媒體評價“具有里程碑意義”。

 

“十四五”期間,政府立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加精准。司法部充分發揮政府立法起草、審查和立法監督等職能作用,緊扣高質量發展需求,聚焦立法薄弱點、空白點,加強數字經濟、無人駕駛、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態法規制度供給,一批重要法律法規頒佈實施。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高度融合。最高人民法院積極回應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新需求,堅持支持和規範並重,制定了人臉識別、網路消費、涉網路知識產權侵權等司法解釋,發佈典型案例,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促推人工智慧為民、向善、守法,保障各類新型數字商業模式依法、規範、健康發展。

 

政法機關通過推動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法律法規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不斷以法治力度和溫度提振發展信心、穩定發展預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通絡

 

吊塔高聳,機械轟鳴,工程車輛往來穿梭。近日,在浙江省嵊州市某樓盤專案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簾。

 

“一年前,我們債務纏身,儘管嘗試了各種自救方式,還是難以為繼。”某投資公司負責人說,“申請破產後,嵊州市人民法院啟動‘預重整+重整’程式,僅用時一年,就促成樓盤復工續建,讓我們重獲生機。”

 

“十四五”期間,政法機關積極服務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商品和要素資源在全國範圍內流動脈絡,鞏固和增強經濟向好態勢的基礎支撐。

 

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人民法院出臺支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導意見,發揮破產審判的出清和挽救功能,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34萬件,保護創新、規制濫權,為創新、創造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包括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等。

 

司法部會同有關部門完成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一大批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工作,完善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規則,同時緊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突出問題開展集中糾治。今年1月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與此同時,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

 

厚植沃土萬木興。法治正以其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成為經濟行穩致遠的堅實底座。(董凡超)

 

記者手記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邁向深入,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望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華大地流光溢彩、生機盎然。政法機關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能。落實“暖”的法治服務,優化“安”的營商環境,營造“穩”的發展預期,必然能從“引鳳來棲”走向“引鳳長棲”,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動能。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