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服貿會直擊法治護航創新發展

時序金秋,以“數智領航 服貿換新”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市首鋼園區盛大開幕,大量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精彩呈現。

 

作為區域司法服務保障的主力軍,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再度亮相服貿會,通過現場設立的“璞石法官e站”為參會主體提供一站式、零距離的司法服務。與此同時,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受邀單位,在服貿會“品牌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佈局專題活動”中向中外嘉賓介紹中國司法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法治故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服貿會現場,“法治護航”成為業內專家熱議的高頻詞。業內專家認為,知識產權是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重要橋樑,一個穩定、公平、可預期、與時俱進的司法保護體系,是保護創新和促進發展的關鍵支撐。

 

巡館送法對接參會主體法治需求

 

9月11日上午,首鋼園的13號展館內,各類智能化產品與創新應用,以其前沿的科技感和便捷的實用性,引得觀眾頻頻駐足觀賞。另一側,石景山區法院的“璞石法官e站”及巡館的法官們被參會代表團團圍住。

 

“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企業一定要有品牌培育意識,在國內已經註冊為商標的品牌,出海後仍需要到當地國進行商標註冊。”《法治日報》記者在服貿會現場看到,由北京市審判業務專家、石景山區法院民二庭庭長張英周及行政庭(知產庭)副庭長易珍春等10名民商事、知產領域法官組成的“普法專家團”成為展館內一道獨特風景線。

 

圍繞本屆服貿會主題,普法服務隊主動“問需於企”,聚焦數字貿易、人工智慧、科幻遊戲等熱點產業,結合典型案例材料開展釋法宣講,現場解答展商關心的知產保護、商事糾紛、用工風險等方面問題,通過巡館送法打通司法服務的“最後一米”。

 

記者注意到,在石景山區法院的“法治服務包”中,《礪石明法·護企安商——司法案例深度解析與法律應用指南》受到參會企業的普遍關注,該手冊集中發佈涵蓋現代金融、資訊技術、科幻+、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30餘個司法典型案例,通過“一案一策一建議”,為參會企業提供科學具體的法律指南。該院還特別製作“璞石在服貿”系列專題視頻,選取“涉遊戲數據權益保護案”等具有規則指引和價值引領意義的案件,闡明司法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立場與規則,並以“專家法官對企業說”的訪談形式,就產權保護、合規經營等熱點問題釋疑解惑,向企業靶向輸出法治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駐會司法服務覆蓋面,石景山區法院創新“雙線”服務模式,除現場派駐法官外,法院本部同步開設“線上分會場”,參會企業和公眾通過視頻連線,即可獲得院內專家團隊的細緻回答。通過場內場外法官協同回應,確保複雜、疑難法律諮詢獲得更加深入系統的解答,做到司法服務“不掉線”。

 

知產為品牌競爭提供底層支撐

 

法官巡館送法,在一線回應創新主體法治需求的同時,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聯合主辦,石景山區知識產權局、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品牌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佈局專題活動”備受參會主體關注。

 

“在深層科學推動下,品牌的競爭力也不再僅僅依賴價格和規模,更多的取決於是否掌握原創科技、前沿專利和綠色發展能力,知識產權已成為品牌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的重要資源和底層支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稱,根據最新一期全球頂級科技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2025年躍升世界第一,北京及“上海-蘇州”創新集群也進入全球前十,展現出中國創新能力的廣度和深度。

 

劉華提出,數字和人工智慧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需要建立一個更加有效、透明、包容的國際知識產權生態體系,為品牌創新和價值增長保駕護航。

 

“在大力推進服務貿易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進程中,品牌建設成為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做好國際化前瞻性的商標品牌佈局尤為重要。”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盧鵬起建議,企業應立足全球視野,選擇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品牌策略,提前做好海外商標品牌佈局,同時也可通過商標受讓、許可等方式強強聯合,共贏發展,主動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文化背景和消費習慣,以開放合作的服務姿態贏得全球市場。

 

在法治護航方面,北京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唐文弘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強化商標品牌保護,有效利用行政和司法途徑嚴格保護中外企業商標品牌,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加強商標代理機構監管,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並出臺了《北京市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健全海外知識產權維權體系,有效應對商標等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幫助企業品牌走出去。

 

織密知產保護法治協同網

 

面對“如何有效保護知識產權、護航創新發展”這一時代命題,“法治協同”日益成為政法系統與行政機關的關鍵抓手。

 

“我們主動對接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構建檢察版‘接訴即辦’機制,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每30分鐘內可一鍵完成對36萬餘條數據的篩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喬學慧在“品牌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佈局專題活動”仲介紹,通過上述機制和多方協作,已推動公安機關刑事立案151起,行政處罰72件,公益訴訟立案4件,助力搗毀制假售假窩點219處,並通過模型識別出77件侵犯資訊網絡傳播權批量訴訟案件缺乏正當基礎,協同其他司法機關開展專項治理,並先後向外省檢察機關移送線索24件。

 

此外,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已與北京市版權局、市公安局等建立涉刑重點線索聯合研判機制,並常態化開展惡意訴訟專項行動,在此基礎上創建京津冀“必審、必報、必查”跨區域全鏈條打擊侵權盜版辦案機制,相關案例被寫入《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年度報告(2024)》。在日常工作中,北京檢方高質效辦理了一批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助力形成新業態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之治”。

 

作為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專屬管轄全國商標授權確權行政一審案件,在司法保護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商標作為凝結品牌價值與企業商譽的重要載體,其健康的註冊與管理秩序對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具有基礎性作用。”北京知產法院副院長方煒在活動的主旨演講環節表示,近年來該院堅持協同治理理念,立足審判職能,完善訴訟規則,著力構建起包括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在內的大保護格局,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目前,北京知產法院已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商標協會、中華商標協會等組織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在展示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果的同時,通過發佈典型案例,積極闡釋裁判規則與司法導向。

 

“為進一步規範商標註冊和使用行為,我們向相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團體發出司法建議,提升品牌保護的法治化水準。”方煒說,該院還積極參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商標行政執法證據規定》等行政法規修訂,為協同優化商標行政和司法審查程式,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提供司法實踐支撐。(徐偉倫 萬靜)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