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保持較高增速 信貸支持力度穩固 ——透視8月金融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1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末我國社融規模同比增長8.8%,金融對實體經濟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如何看待社融保持較高增速?金融“活水”流向了哪些領域?  

 

增量穩定 信貸供給仍較為充分  

 

中國人民銀行當日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3.66萬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65.42萬億元,同比增長6.6%。  

 

“8月貸款增長明顯,貨幣信貸供給較為充分,信貸投放內生動力仍然強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形成合力,推動社融、貸款、廣義貨幣(M2)均保持合理增長,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8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8.8%,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增長6%,二者的“剪刀差”進一步收窄。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青馬錶示,“剪刀差”明顯收窄,意味著更多資金轉化為活期存款,將投入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折射出經濟向好態勢。  

 

除了信貸,債券融資相關數據也表現突出。前8個月,企業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0.27萬億元。  

 

“前8個月政府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4.63萬億元,有力支撐了社融增長。”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說,隨著融資管道越來越多樣化,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占比穩步提升,與銀行信貸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效應。  

 

圖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大樓。新華社發  

 

結構優化 信貸流向高質量領域  

 

8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3.46萬億元。超13萬億元的信貸資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領域?  

 

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22萬億元,企業仍是新增貸款的大頭。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38萬億元,占比超6成。  

 

具體來看,製造業、普惠小微等領域信貸增長明顯。  

 

“今年以來,以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景氣度較高,企業新增融資需求較多。”一家國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行今年前8個月新增製造業貸款占新增對公貸款比重為53%,較上年全年提升30多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一組數據也可以印證:8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4.87萬億元,同比增長8.6%;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5.2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信貸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實現更高質量的信貸投放。”田軒表示,今年以來,金融機構著力破除“內卷式”競爭,擠出空轉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更高、更可持續。  

 

與此同時,8月居民短期貸款餘額增長超百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也略有增加。  

 

董青馬錶示,在消費品以舊  換新、金融促消費等政策推動下,居民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短期消費貸款也有所上升。8月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發佈樓市新政,更好滿足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帶動按揭貸款諮詢和簽約明顯增長。

 

專家表示,近期,消費領域的兩項貼息政策持續落地,從供需兩端發力,同時利好消費者和經營者,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為後續住戶部門貸款增長提供支撐。  

 

輕裝上陣 貸款利率保持低位  

 

8月份貸款利率持續保持低位,有助於減輕企業和居民的利息負擔。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8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月略有下降,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25個基點,均處於歷史低位。  

 

“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保持低位,資金需求方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成本更低,有利於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也顯示出貨幣政策延續支持性立場。”張旭說。  

 

今年以來,我國政策利率下調10個基點,但貸款利率比政策利率下降更多,金融機構在政策引導下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助力實體經濟“輕裝上陣”。  

 

2024年9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啟動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通過“貸款明白紙”讓企業對各項融資費用“看得見、算得清、可比較”,不斷提升融資的透明度和適配度,進一步促進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  

 

專家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對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持,並持續在優化結構方面下功夫,不斷增強金融支持重點領域的質效。(吳雨、任軍)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