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是我們偉大的國母宋慶齡先生逝世44周年的紀念日。20歲開始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抗日時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搭橋鋪路新中國成立後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她用智慧與魄力為民族統一和婦女兒童事業奉獻一生……借助這一天瞭解了一下劉力貞的女兒劉志丹的外孫女劉鳳珍。
宋慶齡先生傳奇的一生偉績,深深的影響了從陝北走出來的一位女娃娃~劉鳳珍。劉志丹將軍唯一的女兒劉力貞親子為她起名(劉鳳珍),在她抉擇人生關鍵時期果斷以母親,媽媽媽的強力規劃她選擇醫學專業,報考清華研究生,要她用充實飽滿的醫學知識和本領才能回報國家,才有希望幫助陝北人民擺脫長期的一些疾病。據劉志丹侄孫女劉彩霞和外孫女劉鳳珍接受我網江山總編輯採訪時回憶,用劉力貞的話講:陝北人民的質樸和熱情養育了我們,但是陝北人民缺少知識份子,有了大學的苗頭就要繼續往上上學,女娃娃也要好好念書,只有讀了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好的發揮才能回饋社會。現在的女子都要有能力,你看我是女孩,從小我父親劉志丹的革命故事我都記著、講者,有時候哭著都要說完,彩霞你也是女子,你們家三個弟弟不都是你拉扯起來給讓都有了學問有了工作的,現在的鳳珍就要好好去清華學習,以後自然有出息或者更好的機會。
懷揣一顆熾熱的情懷,劉鳳珍再大學期間深深的接觸到了國母宋慶齡堅定地要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的先進精神和劉志丹將軍的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以及陝北那貧瘠的土地上那個動盪年代所發生的一切不幸,包括劉力貞和張光所發生的一切不幸。
2014年11月3日劉力貞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使我們所有人都悲痛不已。這位堅定的陝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唯一的後代去世前對孩子們的叮囑卻是:“不要以劉家人自居,要做一個端正的人、能夠自食其力的人,不給先人抹黑的人。”她對孩子們的希望是:“保持獨立,走自己的道路,以善待人。”
依據陝北革命後代劉彩霞的採訪講述,劉力貞收養劉鳳珍作為她的女兒還是比驕傲和認真的。劉力貞和張光的愛情本身就充滿著傳奇和故事,無論是戰火紛飛,河南大饑荒,還是支援大西北。他們的愛情忠貞不渝,不離不棄患難與共,刻骨銘心。兩人的相親相愛,患難與共可以說時多少人的婚姻楷模。
在劉力貞逝世十周年紀念日之際,劉鳳珍負重任前往陝西西安祭奠媽媽劉力貞,這位偉大的陝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的女兒,在她工作退休以後,毅然而然的擔任著陝西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會長一職,一直忙碌到生命的左後一刻。將一生奉獻於陝北這塊生育之地。
劉鳳珍也非常優秀,在清華大學榮獲博士後,發揚醫療科研,並取得重大成果。擁有清華博士後、哈佛博士後取得哈佛大學醫學院全球醫療管理青年攀登人才計畫(全球醫療管理),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哥倫比亞大學醫學訪問學者,中國微循環學會幹細胞工程學組委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學科學促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會再生醫學材料分會委員、中國生物科學智能生物材料分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口腔顱顎面材料分會委員、中華宋慶齡國際基金會疑難病專家委員會主席、世界養生大會博覽會執行主席。主要從事生物材料基礎研究及生物醫用材料的開發及臨川臨床轉化。發表SCI50餘篇,中文5篇,專利3項,主編中英文著作3部。承擔及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案、國家自然基金、博士後基金、山東自然基金等省部級以上專案10餘項。聯合培養了博士生5名其中一名博士生獲得山東大學優秀畢業生。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再生與幹細胞大會、全球再生醫學材料大會、3D生物技術及應用國際研討會、中華口腔學會全國口腔材料學術會、第三次亞洲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學術研討會、第六次世界組織工程大會、韓國生物材料大會等國際國內會議學術報告。組織籌辦聯合國千年計畫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健康中國行世界養生大會多場,並擔任執行主席策劃實施了多場次的公益捐贈,資助救助數十位殘疾患者與罕見病患者的治療康復。成功挽救多名自閉症患者康復重回家庭生活,重新對生活與社會充滿生的希望。
作為醫療行業的最高學歷的高層次科研人才,醫學教育與管理人才,劉鳳珍博士確實麼有為劉家抹黑,在此之前也確實並沒有人知道其是了劉家後代。此次當選中華宋慶齡國際基金會主席、黨組書記。時代與歷史責任的驅動下我們由衷地期望,劉鳳珍主席可以在新時期、新時代的當下將革命精神與革命使命相融合發揮出實際社會貢獻。
劉力貞1929年(誕生)11月17日 出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 蘆子溝村,名力真,曾用名素珍,後改名為力貞。曾祖父劉士傑,系清朝同治年間拔貢。祖父劉培基,系延安府秀才,在金湯鎮小學任教,後轉為經商,曾擔任金湯鎮民團文職副官。祖母王茂女,農家女子。父親劉志丹,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母親同桂榮,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1934年(4歲)5月20日 國民黨軍在保安抄了家,與母親同桂榮進入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南梁。1935年(5歲)4月 與母親同桂榮隨陝甘蘇維埃政府轉移,6月7日搬到甘泉下寺灣。10月,與母親同桂榮在瓦窯堡被管制,編入“反革命”勞改隊。11月 經中共中央代表的審查,糾正了劉志丹右傾反革命的錯誤罪名,劉志丹獲得釋放。與母親同桂榮被接到瓦窯堡,一家人團聚。1936年(6歲)1月7日 劉志丹率紅28軍等部北上。4月14日 劉志丹在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今屬柳林縣)戰鬥中,親臨前線偵察敵情,不幸左胸中彈,壯烈犧牲。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7月 與母親隨中央政府搬到保安(今志丹縣)。1937年(7歲)春節 隨母親搬到延安。3月 延安小學學習1938年(8歲)2月 延安幹部子弟小學學習。6月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準備去蘇聯。8月 延安保育員小學學習,至1942年11月。1942年(12歲)12月 延安八路軍幹部子弟小學學習,至1944年11月。1943年(13歲)4月23日 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舉行近萬人參加的劉志丹公祭大會。5月2日 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在志丹縣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公葬典禮,毛澤東親筆題寫墓碑:劉志丹將軍之墓。1945年(15歲)4月 陝甘寧邊區延安中學九班學習(延安橋兒溝、安塞吊兒溝),至1947年3月。1946年(16歲)5月21日 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17歲)3月18日 西北野戰軍第四後方醫院任文書(安塞吊兒溝)。9月 綏德師範學習(山西臨縣)。11月 延安大學新聞班學習(山西臨縣)。12月 西北運糧總站組織科(山西興縣)科員,至1948年6月。1948年(18歲)6月 延安大學新聞班學習(延安)。11月 延安大學黨總支秘書。與張光結識,戀愛。張光,本姓王名鵬飛,1929年11月24日出生於陝西省臨潼縣交口鎮新民村。祖父王俊寬,支持過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運動、參加過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父親王志溫,字裕儒,到延安後改名李杜,參加過馮玉祥、胡景翼、孫嶽“三角同盟”發動的“北京政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老紅軍。1949年(19歲)2月至5月 顛簸在從延安到哈爾濱的路途中。5月 中央軍委委託哈爾濱醫科大學代培醫療系本科二期學習,任二班班長、學生主席,至1950年8月。1950年(20歲)8月 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給“人民功臣”獎章。9月 中國醫科大學第42期內科班學習,任黨支部委員(瀋陽),至1955年12月31日。感染了結核病。1952年(22歲)夏 隨張秀山到陝西、甘肅、新疆等地考察,走訪了父親戰鬥過的舊址。1954年(24歲)3月7日 與張光在瀋陽結婚。張光時任新華社東北分社記者。1956年(26歲)2月 上海第一醫學院生理教研室就讀副博士研究生。8月 結核病加重,回北京治療。1957年(27歲)6月 授予“解放獎章”。1958年(28歲)1月 任西安醫學院生理教研組助教。在《西安醫學院校刊》發表《針麻足三星穴白血球總數改變》。1959年(29歲)在第3期《西安醫學院校刊》發表《神經注射治療急性炎症機制的初步探討》(合著)。1960年(30歲)2月5日至8月 北京外國語大學留蘇預備部研二班學習。1961年(31歲)春 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學習,至1964年3月。3月4日 女兒王珊出生。1964年(34歲)4 任陝西省中醫研究所基礎研究室負責人,進行針麻與經絡研究,至1969年11月。5 主持尋找和驗證朝鮮金鳳漢發現的“經絡實體”實驗。8月7日—15日 出席中國生理科學會1964年學術會議及第十四屆代表大會。1965年(35歲)10月 任陝西省赴米脂縣生產救災醫療隊隊長,至1967年1月。榆林地區授予救災積極分子。1968年(38歲)4月27日夜 丈夫張光被造反派打傷眼睛,從此他們先後經北京、寧夏,輾轉回到陝北受到鄉親的保護,她稱此為“逃亡五千裏”。1969年(39歲)2月4日 戊申年立春日,離開陝北回西安。5月 毛主席發出“拆牛棚”指示後,與丈夫張光團聚。12月 與母親同桂榮,丈夫張光下放到陝西省三原縣城關鎮醫院。不久任三原縣醫院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醫師,進行乙腦中西醫結合療法(102例),至1971年9月。1971年(41歲)9月 周恩來總理向陝西省負責人責問:“偌大一個西安城,就安置不下劉嫂子(同桂榮)?”後,一家人回到西安。10月 任西安市中醫醫院醫務處主任、醫師,並兼任經絡敏感人測定協作組組長,完成1000例普查任務,至1976年5月。1972年(42歲)7月6日 兒子王茁出生。1976年(46歲)6月 任西安市醫學科學研究所支部書記、所長,進行針麻研究,至1980年8月。1978年(48歲)5月,出席西安市革命委員會召集的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羅布麻利用》發表《羅布麻葉治療高血壓臨床觀察》(中國科學院西北西北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版)。1979年(49歲)12月29日 陝西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當選陝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民代表在選票上把劉力真筆誤為劉力貞,從此改名為“劉力貞”。在第4期《醫療衛生》發表《針麻子宮全切術前預測63例》。1980年(50歲)1月 任陝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文化衛生組副組長。12月8日 與孫作賓以《陝北觀感彙報》為題,反映極左思想妨害了生產責任制的落實,以及陝北經營管理水準低;山區交通不便,缺少電;農民普遍欠國家貸款;縣辦企業賠錢等突出問題。時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馬文瑞批示:印發省人大常委會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同志參閱。……讓大家瞭解陝北的新情況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第2期《醫學情報資料》發表《針麻效果術前預測簡述》。1981年(51歲)6月 晉升為生理學科助理研究員。9月 中央黨校二部學習,至1982年2月。在第1期《醫療衛生》發表《頭針麻醉腹式子宮全切術前綜合預測55例》。1982年(52歲)2月 任陝西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院長。翻譯《醫學工程學問答第6章、7章》(陝西人民出版社版)。1983年(53歲)4月 陝西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陝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出席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六次代表大會。5月19日 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6月7日 晉升為管理副主任醫師。8月23日 任陝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55歲)8月 任陝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1987年(57歲)3月 任陝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6月27日 針對考察中發現榆林地區九年義務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撰寫《榆林地區義務教育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送閱件。1988年(58歲)4月 出席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七次代表大會。5月 陝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陝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6月 任陝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12月24日 關於黃龍縣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應該解決的具體問題,撰寫《對黃龍縣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幾點建議》送閱件。1993年(63歲)4月 離休。在擔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共參與起草、初審了14項立法議案,4項決議案。5月9日 當選陝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第一屆會長。1996年(66歲)劉志丹被中央軍委批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1999年(69歲)5月4日14時45分 母親同桂榮在西安逝世。2000年(70歲)12月13日 當選陝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第二屆會長。2003年(73歲)捐贈45000元,為張光老家——臨潼縣交口鎮新民村修路。2007年(77歲)6月1日 辭去陝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職務。在擔任陝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期間,為老區引進資金28334.43萬元,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希望小學、衛生院建設等20多個專案。2009年(79歲)12月20日 榮獲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頒發的“支持老區婦女工作開拓獎”。
2014年(84歲)11月3日14時56分 因病醫治無效逝世。11月7日上午 遺體告別儀式在西安舉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劉雲山、李建國、趙樂際、栗戰書、朱鎔基、李鐵映等分別發來唁電或送來花圈表示哀悼。受習仲勳夫人齊心委託,習遠平到家中弔唁並出席遺體告別儀式。
劉志丹犧牲時僅僅留下了六根香煙和幾個檔袋。這是他最豐厚的“遺產”。秉持父親節儉的遺志。劉力貞一家人立下兩個規矩:第一個是不准浪費。第二個是在外面沒有吃完的菜要打包帶走。他們一家人剩下的飯菜是不能倒的,一定要吃完才行。有一回他們出去吃飯,有很多的骨頭和魚刺,劉力貞就把這些魚刺和骨頭帶回家喂外面的貓。劉力貞研究生學的是醫學專業,她畢業的時候成績十分優異。上海有一家醫院向她拋來了橄欖枝,給她開出了豐厚的條件,但是那個時候陝西正在乾旱,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優厚的待遇,而是回到老家治病救人。她說那些名與利她都不在乎,她只想幹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做一名治人病痛的醫生。
晚年劉力貞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這個時候她的心裏仍然惦記著陝西的人民。她籌集到了兩億元做慈善事業,建立了很多希望小學在農村地區,她還免費為一些患者診斷,多達兩千次。
現在劉力貞與愛人張光以雙雙離世。但歷史的前進的步伐沒有停歇。如今劉鳳珍博士也學業有成有了家庭。在工作之餘已然投身於公益事業。真是:
萬針千線織奇緣,
溫暖兩家八十年,
大襖不存人已逝,
毋改天地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