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之後蔣楨將軍的使命與情懷

 

【人物簡介】蔣楨將軍,祖籍福建長樂。軍人世家,忠烈之後,一門三將。是近代抗日名將蔣斌將軍之嫡孫。曾任派駐柬埔寨國王軍事顧問、世界華人華僑和平促進會常務執行會長、香港特別行政區黃埔軍校同學會執行會長、張學良基金會副會長、香港長樂聯誼會董事長、中華四海同心會副理事長、東北軍後裔聯誼會副會長等諸多社會公職。多家中央直屬集團公司高級顧問。

 

蔣楨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成武伉儷在一起

 

蔣楨將軍出自軍人世家,是忠烈之後,爺爺是追隨張學良先生的抗日名將,父親是共和國的開國高級軍官。接受傳統教育的他,繼承了上一輩的愛國主義情操,不僅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更力所能及地“揚正氣,促和諧”,爲社會的繁榮穩定添磚加瓦,奔走費心。定居香港至今,他繼續奉獻,多次爲國內貧困地區打井取水,捐款修路,總是不計成本,不計付出,只要是需要幫助的,他都二話不說,慷慨解囊,不求回報。“我是共産黨培養的港商,要爲黨和人民做點事!”其詞也真,其情也切!

 

現今的他還參加了衆多社團,特別是他參與創辦了世界華人華僑和平促進會,活躍在世界舞臺,爲凝聚華人華僑共識,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盡心竭力。“希望中華民族能擰成一股繩,如巨龍騰飛於宇宙,呼嘯九天,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偉大!”熱切期盼的背後,是他爲國鞠躬盡瘁的志氣,大步前行的動力。

 

排頭兵:以公爲先甘心奉獻

 

蔣楨將軍的祖父是出身於長樂的抗日名將蔣斌。父親是參與抗美援朝,組建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功臣,蔣楨將軍自幼從軍,亦曾是軍工戰線上的一員,還曾被派駐柬埔寨,擔任軍事顧問,幫助對方改造軍隊,負責技術裝備。

 

移民香港之前,他先後擔任了中央直屬軍貿公司高級主管、中國北方公司駐榕辦事處主任、福建北方房地産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爲家鄉福州人民帶去福音。1992年,福州地區遭受颱風災害,蔣楨將軍前往北京爲之“求援”,令損失地區獲得大批物資,1993年,他秉承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的態度,合理改造舊城,妥善安置居民,以資源、技術、資金爲後盾,令地産開發局面皆大歡喜。爲了表達感激之情,當地媒體還曾以《北方飛來“吉祥鳥”》爲題,撰文一篇,歌頌以他爲代表的北方公司,所作之功績。

 

蔣楨將軍任職派駐柬埔寨國王軍事顧問與洪森首相夫人合影

 

過去,他身在商場,“公”爲主,“利”在次;而今,他躋身社團,則是常有“公”,總無“私”。衆多會務,關於和平統一、招商引資、敦睦聯誼,蔣楨將軍面面俱到,兼而顧之,雖然凝聚的會員、同業不同,但身爲華夏子民,大家都有一顆愛國愛港的忠心,願共同爲國效力。蔣楨將軍身在其中,與同仁相互感染,盡職盡責地做好分內之事。他一一介紹道,“香港特別行政區黃埔軍校同學會中,不少前輩都是遠征軍出身,該會旨在共建繁榮,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揚眉吐氣:中華四海同心會與臺灣交流密切,致力於兩岸交流,和平統一,受到對台辦重視:張學良基金會最爲關注公益慈善事業,創會會長嘔心瀝血,帶頭向社會捐贈四千萬物資……”不論是哪一個團體,蔣楨將軍都真正地“在其位,謀其政”,不僅對組織的來龍去脈有所瞭解,更以此爲平臺多行好事,多辦實事。

 

最令蔣楨將軍下功夫的當屬世界華人華僑和平促進會。他現任該會常務執行會長,由於堅持親力親爲,知悉該會的發展狀況自然不在話下。“本會受香港政府認可,已在聯合國登記,東南亞、歐美、澳洲都設有本會分會,香港會員約有四千人,但凡認同我們的理念,志在推動香港繁榮、民族振興的友好人士都歡迎加入。”成立7年,該會一直都本著團結一致的精神,以“爲世界和平而服務、奮鬥”的創會宗旨爲方針,積極活躍地在業界,發揮應有的作用,毋庸置疑,蔣楨將軍始終是衝鋒在前、打頭陣的排頭兵,逢活動舉行,總是揮灑汗水,熱誠奉獻。

 

蔣楨將軍在北方工業公司成立並迎春時致辭

 

世界華人華僑和平促進會對自然災害、經濟建設有所關注,對文化傳揚、精神宣導亦有涉獵。如,每年的辛亥革命紀念日到來時,該會都要展開相關行動,增強示範效應,擴大良好影響。就最近來說,今年一月,該會還曾和中華民族文化遺産保護基金會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及澳門回歸12周年爲目的,聯合主辦了《共和國將軍書畫展》,將120幅精美畫作展示人前。據說,“這是澳門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文藝活動之一”。蔣楨將軍擔任主要剪綵嘉賓,對這次活動十分重視。因爲這其中,包含了他對“一國兩制”政策的全心信任和對特區之間的溝通積極性。曾經在許多場合,他都不止一次地表示,“只有讓香港(和澳門)穩定、昌盛,充分體現出‘一國兩制’的益處,讓臺灣人民産生共識,統一大業也才可能儘早實現。而且,這不僅可以在華人圈裏實現,供世界參考借鑒亦未嘗不可!”說畢,他感歎,正是因爲鄧小平總設計師的高瞻遠矚,才有了香港、澳門今天如此之高的自由度,放在過去,這些可是難以想像的!

 

愛國者:秉承遺風懷瑾握瑜

 

如他所言,香港高度自治,有許多特權,內地省市都望塵莫及。但不可否認,今天的她之所以開放而包容,廉潔而富庶,必離不開香港市民廣泛的思想覺悟,蔣楨將軍就是毋庸置疑的範例。爲何他常懷一顆赤子之心,念念不忘報國,修身齊家、憂天下?古人說,“青取之於藍”,追溯他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的祖父蔣斌不得不提。

 

蔣斌戎馬一生,海陸兩栖,是福州的風雲人物,曾推動辛亥革命,參與護法運動,協助西安事變,支持救亡抗日,爲粉碎政治陰謀,撕破敵人嘴臉,促進民族崛起,在歷史長河中,立下過汗馬功勞。20年代,他還曾與侵略者頑強抗爭,奪回我國的中東鐵路主權和東三省的電訊主權,被時人封之“南邱北蔣”的讚譽。只可惜“天妒英才”,“二二事件”來襲,一代忠烈不幸遭受小人迫害,英年早逝,生命永遠停止在了47歲。

 

爲人耿直正派的蔣斌,有“富貴不能淫”的傲氣和“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後期爲規避官場的勾心鬥角,曾毅然“解甲”還鄉,亦曾拒絶替親日派賣命,放棄了高官厚祿。他的心中,裝著一位軍人嫉惡如仇的作風,也裝著一名“鄉賢”善播鄉里的奉獻。回到故土後,他利用難得的閒暇,挖渠引水防旱,捐資建校助學,組織演講愛國抗日,宣導鄉風團結睦鄰,做了諸多有意義之事,備受大家稱頌,至今蔣氏祠堂裏,還挺立著鄉民特爲他紀念而作的匾額,在歲月的洗禮中,閃爍著雋永的光澤。

 

時隔多年,《福州晚報》特將蔣斌的事蹟再作整理,大幅報導,事實證明,他的累累戰功再次大放異彩。文章結尾總結道,“蔣斌是福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參加過兩次重大事件的海陸兩栖愛國將領。他的英名及材料被列入‘福州中山堂’內“九江舉義、穩定大局‘辛亥革命、功勳卓著’‘參加策劃起義閩籍海軍人士’的光榮榜上。”是的,歷史不會忘記他,可歌可泣的事蹟將被後世久久頌揚。

 

蔣楨將軍的父親蔣桐參加過抗美援朝,雖不比祖父蔣斌名震四方,但也曾屢屢立功。至蔣楨,已至和平年代,無需征戰沙場,而重社會建設。但顯然,穩定舒適的環境並未弱化那代代相傳的愛國精神,把主要精力付諸於社會服務的蔣楨,亦時刻抱有深切的赤子情懷。他保留了父輩的優良品行,善良、仗義、博愛,富有責任心、使命感。論做人,他說,“祖母曾教導,即便一小塊瓦片,亦有它的用處。切莫輕視任何人,他朝成名也未可知。”所以,他助人爲樂,路見不平,便伸手支援。論處世,他說,“‘人在做,天在看’,作爲普通市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香港的繁榮和安定,扶助弱勢群體,縮小貧富差距。”所以,他不管自身力量幾何,都儘量地爲社會多行義舉,有所貢獻。

 

由於積極發光發熱,真心爲社衆造福,如今的蔣楨將軍德高望重頗得社團各界的敬重仰望,他以“過來人”的口吻語重心長地說,“不論處在任何崗位,任何年齡階段,都應自強不息,勇於拼搏,敢於奮鬥。人活著,必要有志向,追求,才不會虛度此生。尤其是年輕人,更應如此!”不論是他的祖父、父親,還是他自己.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爲國奉獻爲民服務。相信,這種思想境界,已爲他的話語作下最好的詮釋!  (海寧 程書香,轉自《華人經濟》,原標題:蔣楨:忠烈之後的使命與情懷)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