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在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纏溪鎮方家嶺村,當地土家族群眾正忙著製作時令美食清明粑。  

 

灶台蒸氣升騰,瓷盤盛滿清明粑,土家人的清明便有了溫暖的形狀。  

 

近日,來自西班牙、新西蘭、俄羅斯等國的30餘名留學生走進日照東夷黑陶博物館,在民間藝人指導下體驗泥條盤築、拉坯塑形,近距離感受龍山文化的魅力。  

 

日照黑陶將古老的制陶工藝與傳統美學融為一體,對拉坯、裝飾、燒制要求高,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與科學研究價值。大家在製作過程中感受黑陶技藝和龍山文化的底蘊,體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西太原著名景區——晉祠,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幾百年前的文物,往往兼具藝術審美與精巧構思於一體,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精妙智慧。  

 

晉祠難老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岩層,不知始於何時。  

 

魚沼飛梁,又稱十字橋,橋面呈十字形,為我國現存古橋樑中的孤例。  

 

51年前,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了16篇簡帛醫書,這些醫書在中醫藥界被譽為“古墓派”養生的理論基礎。  

 

動作豐富的《導引圖》,所繪的是導引行氣方法,開創了我國氣功導引的先河。  

 

醫術中記載的很多養生方法流傳至今,我們如今常見的甜酒沖蛋就來源於《養生方》。  

 

《五十二病方》裏記載的200多種方劑中,很多方劑流傳至今,被一代代中醫傳承創新,形成了新的養生產品。 (新華)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