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走出低迷困難重重


  英國財政大臣裏夫斯日前公佈工黨政府最新經濟增長計畫,期望通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產業投資、改革移民政策等舉措扭轉經濟頹勢。此間輿論認為,英國政府在去年秋季預算案中作出諸多承諾,但提振經濟效果不及預期,此次提出的經濟增長計畫能否帶來真正改善仍面臨不小質疑。

 

  1月5日,一名女子行走在英國曼徹斯特一處過街橋上。新華社發(喬恩·休珀攝)

 

  近期公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英國經濟面臨困境。2024年11月,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1%,截至去年11月的三個月甚至出現環比零增長;今年年初,英國就業人數下降速度為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快,政府借貸成本也一度攀升至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高水準。

 

  根據裏夫斯1月29日公佈的經濟增長計畫,英國政府將致力於提升全國軟硬體基礎設施水準。比如,推動建設遭推遲多年的希思羅機場第三跑道等重大專案,改善鐵路和公路交通,發展全新城市群;建設牛津-劍橋高技術走廊,打造“歐洲矽谷”,提升英國在全球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建設新水庫,緩解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針對不斷增長的移民數量,裏夫斯表示,英國將改革移民政策,減少淨移民的同時吸引更多高技術人才,把英國打造成對“全球最優秀人才”具有吸引力的國家。

 

  裏夫斯承諾加快改革步伐,裁撤部分機構,以減少不必要監管和企業負擔,釋放經濟活力。目前,英國有約50家機構監管企業運營,上百家機構制定各類監管規則。此外,英國還將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聯繫。

 

  一些專家認為,與以往相比,英國政府改革弊病、推動增長的意願和動力更足,但增長計畫付諸實施並達到提振經濟的效果仍面臨重重阻礙。經濟增長計畫中,許多專案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真正落地,實施前還須經過複雜的規劃審批程式,面臨一系列監管壁壘。

 

  英國首相斯塔默日前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署名文章,承認政府推動專案面臨巨大阻力,“儘管眾多專案已準備就緒,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反對聲音、冗長的法律程式,以及政府與監管機構無止境的磋商”。

 

  英國利物浦大學歐洲空間規劃高級講師奧利維爾·賽克斯博士認為,黨派紛爭也將給經濟增長計畫實施前景蒙上陰影,可以看到工黨政府有意解決監管和規劃弊病,但“一切都取決於政治博弈”。(鄭博非)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