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畔“熱辣滾燙”幹勁足


“總投資額達249.68億元,43個重點專案”,日前,在天津舉行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論壇暨重點專案簽約儀式上,位於潮白河畔的天津寶坻拿下一份亮眼的招商引資“成績單”。

 

“專案涵蓋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及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將為寶坻的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注入新活力。”寶坻區副區長、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王浩告訴記者。  

 

2月20日浙江溫州、2月26日天津市區、2月28日江蘇無錫……連日來,王浩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記者聯繫到他時,他正在從無錫招商回來的路上。“過去我們主要承接北京專案,現在一些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在選北方區域總部時會主動與我們對接。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各項要素保障。”話語間,王浩充滿幹勁。  

 

從產業園區到重大專案建設現場,從智慧產線到田間地頭,新春以來,記者走進天津寶坻,總能感受到一股火熱開工的精氣神。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論壇暨重點專案簽約儀式現場(2月26日攝)。新華社發(陳振 攝)

 

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建設如火如荼。  

 

南軒(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一家致力於濕法制程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科技企業。春節假期還未結束,這家企業就已經全面復工,公司上下正開足馬力趕制來自長三角等地的生產訂單。  

 

公司總經理軒轅雲喜說:“今年以來我們訂單量已經達到1億元,生產計畫已經排到6月份,今年產值目標是2億元。”  

 

這樣的企業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還有很多。這些企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寶坻區推出政務服務“極簡式審批”,32個部門603個事項實現掌上辦、遠程辦、隨時辦;大力推行工業“標準地”出讓、施工圖承諾許可等改革舉措,為企業量身打造“一企一案”。  

 

“我們還特地開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專區,在科技城設立政務服務分中心,推行‘首席審批官’制度,實現諸多事項‘審批不出園’,更多事項‘跨省通辦、一次辦成’。”寶坻區政務服務辦主任劉寶琦說,一批專案因此加速落地,提前投產運營,實現了企業和城市的“雙向奔赴”。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顧子城說,近10天來,有21個重點招商專案落地,今年還將有8個專案開工建設,10個專案竣工投產。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正在建設的一所中學(2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在距離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不遠的寶坻經濟開發區,記者再次感受到趕訂單、忙生產的火熱氛圍。  

 

在區內的上工富怡智能製造(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設備加速運轉,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秀豔說,“訂單需要及時交付,我們就開啟了‘奔跑’模式。今年企業還將在數位化轉型和物聯網平臺建設方面加大投入,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同樣在“奔跑”的還有為企業服務的各職能部門。寶坻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豔麗說:“過去一周,我們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園區內的各家企業,問需求、送服務,目前已經收集了幾十項問題。接下來將實打實地幫助企業解難題、減負擔,全力以赴確保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位於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的天澤電力(天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2024年,寶坻區圍繞動力電池、智能裝備、汽車配件三條重點產業鏈以及戰略新興產業引進專案,計畫引進服務型總部型企業3880家以上,推動全區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活動1500次以上……緊盯新一年目標,王浩和同事們一刻也不敢鬆勁。(黃江林)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