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市場、抓新機 外貿“馬車”起跑即加速


 

1月17日,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上,首艘中國船東投資建設的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的清潔能源“上汽安吉申誠”號滾裝輪,裝載著651輛國產汽車及機械設備,首航發往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2024年開年前半個月,該碼頭出口國產汽車超5萬輛,為國產汽車出口搶下新年“開門紅”。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於穩經濟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入2024年,中國經濟和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聚,在各項穩經濟、穩外貿政策“組合拳”支持下,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外貿企業起跑即加速,為全年繼續保持回穩向好勢頭跑出信心與底氣。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夯實穩外貿基礎

 

在深圳市省油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正極、負極和隔膜被疊加後,浸泡在電解池中形成電池芯,封裝好後一批批搬運至出貨臺。在完成深圳海關出口監管手續後,這些電池便踏上了“出海之旅”。

 船舶停靠深圳大鏟灣碼頭。受訪者供圖

 

“公司出口批次多,產品涉及危險貨物運輸,加上船艙預訂緊張,最怕的就是錯過船期。”該公司計畫物流部負責人張麗說,深圳海關創新推出了“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查驗模式試點,通過簡化審批資料、針對性現場檢查等方式提升企業通關時效,從而保證了貨物運輸時效。

 

張麗介紹,試點以來,公司每月可以節省倉儲費用5萬元,庫存周轉率提升70%,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公司訂單也增長了20%。

 

外貿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2024年以來,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接連部署,通過加快改革創新、暢通物流通道、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舉措持續釋放紅利,為今年的穩外貿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月15日,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2024年,商務主管部門要“抓好政策落實落地,強化政策協同保障,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打通阻礙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堵點”。1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佈新版《穩外貿穩外資稅收政策指引》,推出包括出口貨物勞務稅收政策、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政策、外貿新業態稅收政策、出口退(免)稅服務便利化舉措等在內的穩外貿相關稅收政策19項。

 

與此同時,開年以來,地方政府也積極部署,實招新招頻出——福建省印發《2024年一季度擴消費穩外貿穩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企業拓市場穩訂單;山東威海印發《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清單》,聚焦國際市場開拓、跨境電商發展等多個方面;廣東省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全國首批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任務”“推動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促進出口轉內銷”等重點任務……

 

在政策加力和優勢積累之下,穩外貿信心進一步提升。日前,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相信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準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將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將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品質、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

 

外貿主體持續開拓 提升“出海”競爭力

 

1月8日至11日,第50屆香港玩具展火熱進行。這是目前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國際玩具展,是展商進入亞太市場的重要展示窗口。來自浙江溫州永嘉、龍港等地的24家企業集中亮相。作為2024年浙江首個“出海”的商務團,它們成功打響了走出去、建管道、拓市場、增訂單的“第一槍”。

 

“去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我們就確定要去香港參展。”據浙江中凱遊樂設備有限公司外貿經理徐晉介紹,這次他特地將公司最新研發的十幾款產品帶到展會現場,希望能在以中東、東南亞市場為主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開拓歐美市場。據悉,2024年一季度,溫州市將有近500家企業、1200人次赴境外參展拓增訂單。

 1月2日,“百團千企出海拓市場增訂單”行動啟動。蔣文廣 攝

 

外貿增勢,離不開優質的產品,也離不開先進的技術。

 

“新年才開始,大家就忙起來了。今天下午,我們就接待了3批前來洽談合作的企業客戶。”雲食界網路科技公司負責人夏陽告訴記者,推動國產食品農產品在海外市場“出圈”,不僅產品品質要過硬,還要及時瞭解、掌握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變化。

 

據介紹,目前,該公司依靠大數據建立了多個國家的產業大數據和食品分類資料庫,從而賦能更多食品農產品“出圈”“出海”。

 

這些都是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拓市場、開闢新空間的奮鬥縮影。

 

企業是市場經營的主體。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達到64.5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6.2%,再創新高。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多主體在多領域的貿易競爭優勢矩陣,民營企業更是成為新材料、生物醫藥、風電、光伏等領域出口的主力軍。

 

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 釋放新增長潛力

 

巴西、德國、澳大利亞、泰國、日本……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裏,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的足跡已經覆蓋了全球超過59個國家和地區。

 

開會、盯產品、聯繫客戶……廣州奧凱頓電器有限公司的可攜式儲能電源產品可以通過光伏、車載等多種方式進行充電,在一些電力基礎設施較弱的島嶼地區和偏遠山區也獲得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近年來,公司出口業務增長迅速,產品70%以上供出口,遠銷美歐市場。

2023年10月31日,一輛由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公車行駛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主城區。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攝

 

2023年,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增長近30%。專家指出,“新三樣”不僅順應全球能源發展趨勢,而且普遍具有較高的產品品質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因此才能打開海外市場,成為外貿增長的新亮點。

 

面對新形勢,如何進一步支撐我國外貿“促穩提質”?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外貿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比如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最為緊密的產品。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中國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中間品對外貿增量的貢獻接近六成。“要進一步與貿易夥伴拉緊合作紐帶,滿足其發展製造業的現實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動力。”

 

展望2024年,外貿高質量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一方面,跨境電商、海外倉、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帶來貿易新機遇。另一方面,隨著一系列自貿協定升級、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落地顯效,多雙邊經貿合作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不斷增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中國外貿將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加固必勝信心、抓住時代機遇,拓展全球市場,為世界經貿向暖提供更多中國力量。(羅知之 方彭依夢 張永生)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