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是現代智能物流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圖為12月22日,在重慶市梁平區舉行的2023首屆中國(梁平)通用航空發展大會展覽現場,市民觀看無人機展覽。
劉 輝攝
日前,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生活服務數位化賦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通過數位化賦能推動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推動生活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生活服務業在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提出19條具體任務舉措
商務部服貿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生活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數位化轉型升級趨勢明顯。與此同時,生活服務數位化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如行業間、地區間、產業鏈上下游數位化發展水準不均衡,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技術、人才要素支撐不足等。為此,《意見》圍繞豐富生活服務數位化應用場景、補齊生活服務數位化發展短板、激發生活服務數位化發展動能等五個方面,提出19項具體任務舉措。
在提升商貿服務業數位化水準上,引導餐飲、零售、住宿、家政、洗染、家電維修、人像攝影等傳統生活服務企業開展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利用資訊技術手段,提升市場分析和客戶獲取能力;在加強交通運輸領域大數據應用上,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在加強生活服務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上,完善城鄉一體化倉儲配送體系,支持立體庫、分揀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提貨櫃等智能物流設施鋪設和佈局;在完善數位化適老助殘應用和服務上,推動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康復輔助器具等適老化改造和資訊無障礙建設,開發適合老年人、殘疾人使用的智能化終端產品等。
構建“數字+生活服務”生態體系
《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數字+生活服務”生態體系,形成一批成熟的數位化應用成果,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生活服務數位化、網路化、智能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生活服務數位化基礎設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數位化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基本實現生活服務數位化,形成智能精准、公平普惠、成熟完備的生活服務體系。
據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介紹,突出創新驅動、聚焦民生福祉、著力補齊短板是《意見》的主要特點。“通過建設生活服務數位化賦能中心、培育生活服務數位化平臺等,為傳統生活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數位化場景支持。”該負責人舉例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技術與服務業各領域的滲透融合不斷加深,讓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空間更加廣闊。從具體內容來看,《意見》通過一系列數位化賦能舉措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構建“數字+生活服務”生態體系,這有助於優化服務業供給結構,實現更快回應和更好服務,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服務體驗。
“無論是利用數位化手段組織全國網上年貨節、數字生活服務消費季,還是推動文化和旅遊場所及時發佈氣象預警、道路通行、遊客接待量等即時資訊,《意見》中的舉措都體現了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著眼點,就在於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使數位化成果更好惠及居民生活。”洪勇說。
促進線上線下消費協同發展
著力破除制約生活服務數位化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支持生活服務數位化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在業內人士看來,《意見》的實施有助於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推動線上線下消費和不同消費業態協同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介紹,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將牽頭建立跨部門工作機制,協調推進生活服務數位化相關工作,解決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並向全國推廣。圍繞商貿服務、交通運輸、文旅、教育、醫療健康等重點領域,加強數位化技術運用、數位化金融支撐和數字化專業人才培養,建立生活服務數位化標準體系,培育骨幹企業,加強優質品牌推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進傳統生活服務企業數位化轉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生活服務數位化特色街區,打造一批精品街道、創意園區、城市客廳等活力街區,搭建服務消費新平臺。
“加快生活服務數位化賦能有利於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優化服務品質、拓展服務範圍,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務,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束玨婷說。(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