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塘變身休閒文創區 政府將展六歷史片區活化工作

 

本報(記者 海軒)政府計劃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對本澳六個歷史片區開展活化工作,其中媽閣塘片區,是本澳現存較為完整的海事歷史文化與工業廠房片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政府宏觀希望通過活化六個歷史片區,恢復舊區經濟活力,打造具特色及吸引力的休閒活動及文創園區,為居民及旅客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

 

特區政府與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聯手推出「媽閣塘片區活化計劃」,政府期望透過不同社區活化項目,更好發揮不同社區的特色,推進文化與多領域的融合,促進社會的多元發展。文化局9月12日舉行「媽閣塘片區活化計劃」發布會,介紹詳情。今次活化計劃範圍面積約3.5萬平方米,涉及13幢建築物。

 

媽閣塘片區為本澳現存較完整的海事歷史文化與工業廠房片區,主要由昔日政府船塢的造船部、機械部、木工部,以及海事部門辦公室和市立屠房等建築組成,至今仍保存不少具工業特色的建築物,計劃會以建築保育、社區發展、文化推動為原則,深入挖掘媽閣塘的社區歷史故事。

 

項目聯同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推進,將注入文創銷售、藝術展覽、輕食茶座、特色餐飲、藝術展演及裝置等,並將串聯大三巴核心區、世遺核心路徑及周邊旅遊資源,帶動人流走入舊區。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在政府主導下,與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六個歷史片區活化合作,希望打造更多標誌性文化景點,豐富本澳特色文旅元素。六個片區分別是福隆新街步行區、內港二十三及二十五號碼頭、新馬路及十月初五街一帶、媽閣塘片區、益隆炮竹廠片區及荔枝碗船廠片區。

 

歐陽瑜又稱,這些片區具相當豐富建築及歷史特色,所處地點對盤活舊區發展起關鍵作用,但同時存在規模大、活化條件不成熟難點,需要配合較大型和專業規劃,注入完善運作及經營模式,才能有效發展片區文旅價值。參與活化片區的六間企業,對大型項目具豐富營運經驗,亦運用自身資源優勢,組織專業團隊投入片區的規劃及活化,並透露媽閣塘片區活化已規劃超過半年。

 

歐陽瑜表示,政府宏觀希望通過活化六個歷史片區,恢復舊區經濟活力。她以澳門片區布局由新馬路一帶去到媽閣塘為例,政府嘗試連貫相關區域,恢復舊區經濟,形容這個宏觀的發展目的「不知道成功與否,但不行一定不會成功」。歐陽瑜認為,媽閣塘片區鄰近媽閣交通樞紐,非常有利整個片區規劃發展。

 

歐陽瑜稱,政府將以突顯片區文化歷史價值、打造具吸引力嶄新文旅景點,帶動本地文化產業及中小企業發展等基本原則,協調有關項目推進工作。歐陽瑜又稱,在媽閣塘片區辦公的政府部門將有新辦公室,例如市政署、屠房舊址將搬往青茂口岸;海關新大樓亦將於短期內建成,待相關部門遷出後將有條件活化媽閣塘片區,活化地段亦要開展水電站和防水浸等工程。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媽閣塘片區早前已活化兩棟建築物,但僅觀看展覽和表演時才有人流,難以形成大的活化或活動氛圍效應,需借助商業和餐飲等不同元素。

 

對於坊間提出將首艘噴射飛航放置於媽閣塘,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稱,本澳水域不夠深,且媽閣塘船塢條件不足,技術上應該做不到;交通事務局則表示,在收到研究方案後,將做好交通配套規劃等。

 

至於活化計劃的時間表和預算。何超瓊表示,因活化計劃屬大規模,需時評估,暫時未有時間表和預算,又強調會好好利用片區的歷史價值,不必大規模清拆。

 

梁惠敏補充,片區建築物具歷史價值,政府將提供指引,規範活化準則。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