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擬1.5萬平米堆塡區土地爆棚 環保局暫緩撥地回收業

 

本報訊(記者 桂英)環境保護局表示,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內撥地作為廢物出口前預處理場地的方案已暫緩,另外,將試運行流動式惰性拆建物料篩選設施。

 

2019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計劃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內撥出 1.5萬平方米的土地,供回收業界競投使用,作為紙張、塑膠及金屬 3類廢物出口前的預處理場地。環保局回覆議員林宇滔書面質詢時稱,建築廢料堆填區已飽和,首要須重新檢視佈局,騰出最大空間處理建築廢料,撥地方案已暫緩。

 

林宇滔在質詢中提到,《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提及本澳投資基建設施的長期方案,計劃2023至2026年建設廢電子電器產品、玻璃樽及其他可回收資源物的預處理設施,以促進這些資源物的循環再用;以及建設回收物料運輸碼頭,便利出口,問及有關規劃時間表。環保局回覆表示,玻璃樽破碎設施、電子電器設備預處理設施、公共資源回收物預處理場地、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以及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等均已先後開展建設或優化。另外,流動式惰性拆建物料篩選設施將試運行。

 

對於內地收緊固體廢物進口政策,環保局稱,特區政府會就符合要求的澳門資源物運往內地循環再造之可行政策及措施,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協商。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