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便捷參與社會生活 檢察公益訴訟助力“無礙”共用美好生活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該法將於9月1日起施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將檢察公益訴訟明確規定為監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

 

新領域並“不新”,檢察公益訴訟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已有不少實踐經驗。近年來,檢察機關從個案探索到類案監督再到專項行動,努力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為全社會共用。

 

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

 

2022年6月,重慶市江北區殘疾人聯合會收到線索稱,部分老舊社區附近無障礙環境建設不規範。誰來改變這種情況?

 

殘疾人聯合會第一時間將該線索提交給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江北區人民檢察院。

 

“人流、車流量大,公車站多,如果與之配套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到位,殘障人士很難感受到‘腳下的安全’。一部過街天橋上的無障礙電梯,就可為殘障人士的出行降低一些‘梯度’、減少一些難度。”江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劉建說。

 

檢察官現場調查發現,江北區部分過街天橋並未設置無障礙電梯,此外,部分社區公共場所還存在缺少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坡道設置不規範等問題。

 

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並制發檢察建議後,相關單位立即開展無障礙環境設施建設整改工作。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為6座過街天橋加裝15部無障礙電梯;對坡度大、通道窄、通道入口有障礙的坡道進行改造,整改後的“之字形”坡道更適合輪椅進出;在居住區的濕滑地面鋪上了平整的防滑地磚;在多個公共場所設置提示牌等。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實施與監督依法依規納入整體公益訴訟的頂層制度設計和具體實際操作。檢察機關以公益為核心,立足法律監督職能,優先開展行政公益訴訟,高質量地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最高檢協同中國殘聯採取聯合調研、共同交辦督辦案件、發佈典型案例以及推動專門立法等方式,促成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推開,並向資訊無障礙、服務無障礙等領域不斷深化拓展。

 

今年是浙江杭州檢察機關開展無障礙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的第4年,杭州檢察機關在這一領域積累了不少探索經驗。

 

“真正的無障礙不是單一、分散的點位建設,而是要打通點位,形成無障礙環線。”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如是說。該院曾接到線索反映,運河大劇院建設中部分設施未考慮到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案件辦理中,該院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督促建設單位對無障礙設施缺失等問題進行整改。

 

整改過程中,檢察官進一步發現大劇院坐落在大運河拱宸公園內,僅大劇院完成無障礙改造還遠遠不夠。於是拱墅區檢察院協同區無障礙辦、街道等單位,向資訊無障礙專家徵求整改方案。截至6月底,大劇院及周邊共增設無障礙綜合資訊服務亭1個、明盲導示地圖1個、室內外語音導航裝置47個等,形成大運河拱宸公園的無障礙網路。

 

《法治日報》記者瞭解到,檢察機關此前公佈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實踐案例,已基本涵蓋了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各類情形。檢察機關積極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能,通過磋商、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履職盡責並持續跟進,不斷拓展類案監督、系統治理,詮釋了“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與“共建共治共用”格局。

 

積極拓展履職新領域

 

“一粒米能擋住4個字,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

 

“藥品說明書字又小又密,有時借助放大鏡也很難找到藥品用法用量、禁忌證等關鍵資訊,很多時候只能根據習慣用藥。”

 

……

 

2022年2月,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檢察院關注到,人們習以為常的藥品小字說明書中藏著嚴重影響老年人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大問題。

 

海州區檢察院通過多種方式初查瞭解到,國家對於藥品說明書有嚴格的印製標準,須注明的內容較多。如果調大字號,相應的紙張就要調整,繼而藥品包裝及整個生產線都需要調整,因此為了讓說明書容納更多內容,只能在現有紙張範圍內不斷縮小字型大小。同時,零售藥店回饋,諮詢藥品基本資訊的群體大部分為老年人。

 

海州區檢察院將初步調查結果上報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後,連雲港市檢察院決定啟動一體化辦案機制。連雲港市檢察機關分別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藥品監管部門推動藥企在現有的法律規定和不大幅增加企業成本的前提下,通過局部調整、重點標注的方式對藥品說明書進行適老化改造;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優化藥店服務,推出提供說明書放大版影本、關於用法用量的便箋等便民措施。

 

檢察建議制發後,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連雲港市3家藥企選取部分藥品開展了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造工作。此外,連雲港市、海州區兩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轄區39個藥品零售藥店設立藥事服務台,增加了相應的便民措施。

 

最高檢及時總結經驗,指導相關地方檢察機關開展無障礙公益訴訟,並鼓勵藥品生產經營者在外包裝上配置盲文、大字、語音說明書。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完善藥品標籤、說明書的管理規範,要求藥品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大字、盲文、電子等無障礙格式版本的標籤、說明書。”如今,檢察機關為推動解決藥品說明無障礙改造所作的努力,被寫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法。

 

促公共服務實現共用

 

隨著無人收費停車場等應用逐漸普及,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殘疾人出行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以往,殘疾人只需向收費員出示證件就能享受停車優惠,在無人收費停車場卻無法實現。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就無人收費停車場殘疾人停車優惠無法適用問題,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各相關行政部門及時履行監管職責並進行整改後,蕭山、臨安、錢塘新區等地相關部門根據檢察建議更新了公共停車場自動收費系統,完善了殘疾人車輛資訊。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新技術廣泛運用,於殘疾人、老年人而言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數字鴻溝”。

 

此前,廣東、上海等地檢察機關關注到老年人在消費、文娛、就醫等場景下遇到拒收現金、必須線上預約、無線下服務等問題,並以公益訴訟推動解決。

 

在未來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中,檢察機關將共用公共服務作為重點之一。

 

記者從最高檢瞭解到,檢察機關從突破“數字鴻溝”“服務赤字”入手,通過公益訴訟監督手段,督促行政機關對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公共交通、教育考試、醫療衛生等方面進行無障礙服務改造,消除社會服務各領域的障礙,保障殘疾人、老年人能夠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維護其生活尊嚴,提升其生活品質。

(張昊)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