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風勁,全球共享中國機遇 ——寫在第六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

這是2022年10月24日拍攝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空中俯瞰第六屆進博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無人機照片,2021年11月2日攝)。 新華社發

 7月2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辦公樓内拍攝的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倒計時牌。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7月26日,第六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暨第七屆簽約儀式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新華社記者 辛夢晨 攝

 

新華社7月27日電(記者 周蕊) 100天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備受全球展客商期待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将再次如約而至。這一次,将是新冠疫情後進博會首次全面恢複線下辦展。

 

開放育新機、開放助發展、開放促改革,作爲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爲全球國家和企業分享中國機遇打造了一條“開放快車道”。

 

開放育新機,進博會疫情後首次全面恢複線下辦展

 

今年11月,第六屆進博會即将全面恢複線下辦展。

 

作爲全球貿易發展史上的創舉,首屆進博會2018年11月在上海啓幕。在開幕式上,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前五屆進博會,累計進場觀衆近330萬人次,1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參展商15800餘家次,首發新産品、新技術和新服務近2000項,累計意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

 

進博會已成爲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

 

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截至目前,超過50個國家已确認參展。企業商業展簽約展覽面積已超過36萬平方米,達到預期目标。

 

大到近200噸重的“金牛座”龍門銑,小到與硬币相當的心髒起搏器,進博會已成爲全球新品的舞台。

 

瞄準各類“未來賽道”,設立創新孵化、人工智能等專區,第六屆進博會不斷優化展區專區設置。孫成海說,今年還将有大量“黑科技”“綠科技”亮相。

 

與此同時,作爲進博會重要部分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将以“攜手促發展 開放赢未來”爲主題,舉辦主論壇、“投資中國年”峰會和若幹場分論壇。

 

“我們将繼續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3》和最新世界開放指數,爲推動世界共同開放、支持世界經濟複蘇貢獻智慧。”孫成海說。

 

開放助發展,“進博紐帶”釋放超強磁力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内,巴基斯坦展商哈比正在擦拭即将亮相第六屆進博會的新品駱駝皮燈。

 

“在第四屆進博會上,我們帶來的鹽燈成爲爆款商品。”哈比說,駱駝皮燈是巴基斯坦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産,曾經家家戶戶都用,現在卻慢慢在消失,他們正定制一批帶有中國特色和元素的駱駝皮燈,希望可以通過進博會,把這項快要失傳的手工技藝“救”回來。

 

“我們即将成爲進博會的‘六年級生’”“我們已經簽約未來三年進博會”……“進博紐帶”串聯起全球展客商,在展品變商品的同時,更讓參展商變投資商。

 

不少全球企業成爲進博會的“回頭客”。截至目前,第六屆進博會有約200家企業連續6年簽約參展,還有近2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以及500多家中小企業首次簽約參展。

 

日本知名消費品牌無印良品今年将首次參加進博會。無印良品中國總經理清水智說,希望借助“進博首秀”,向外界展示企業紮根中國市場的決心。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傑介紹,今年以來企業攜28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客商,成功推動近200款進博會同款商品進入浙江、山東、河北等地,實現“進博溢出效應”再放大。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透過進博會的窗口,更多企業與中國續寫更長久的約定,深度嵌入中國的産業鏈乃至創新鏈。

 

一周前,“進博老友”美敦力與浦東新區簽約,正式啓動美敦力中國二期風險基金。“中國不僅是我們的市場、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醫療科技創新策源地,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美敦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馬薩說。

 

開放促改革,“進博支點”撬動新發展格局

 

第六屆進博會國家綜合展的中國館裏,将設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全面展示自貿試驗區的探索實踐和建設成就。

 

以進博會爲支點,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入。前五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宣布的多項重大開放舉措,有力推動高水平開放取得新進展,充分彰顯中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孫成海說,作爲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進博會上發布的一條條措施“真刀實槍”,國家有關部委實施的相關政策,包括展客商入境便利、展品留購稅收優惠、知識産權保護等,優化了國内營商環境。

 

浦東碧雲美術館内,一場特别的文物藝術品公益展正在舉辦,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草間彌生等中外藝術家的28件精品之作吸引公衆慕名而來,這些作品還有另一個身份——第四屆和第五屆進博會免稅進境銷售的文物藝術品。

 

受益于政策利好,前兩屆進博會共成交78件文物藝術品,成交總額達12.5億元。

 

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翼說,第五屆進博會前,一件大型雕塑作品在開幕前夜才到機場,通過進博會的綠色通道快速完成入庫、審批、運輸、組裝等程序。今年,公司招募了10家新展商,其中包括畫廊業态。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章雄介紹,2022年出台的《上海市服務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條例》爲進博會越辦越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此基礎上,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今年專設法律服務保障組,爲展客商提供不間斷的專業法律服務,并提供“全鏈條”的知識産權保護,推動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在進博會首發、首展。

 

在繼續沿用通關便利、市場準入等19項支持政策的基礎上,今年海關總署新增1項支持舉措:在評估确認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無動植物疫情流行國家(地區)未獲檢疫準入的動植物産品、食品,經特許審批後入境參展。“這項措施将有助于更大範圍、更多品類的展品參展。”上海海關副關長葉建說。

 

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5.5%,恢複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地位。

 

二季度以來,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調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顯示出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不久前結束的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傳遞出自信有力的中國聲音——全年有望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标。

 

“‘一展惠全球’,中國正爲世界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國際公共産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年年如約而至,中國舉辦進博會傳遞了堅持對外開放、繼續支持經濟全球化的信号,也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經濟态勢穩,爲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确定性。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