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住房壓力成主因 調查顯示: 青年婚育意願偏低

 

本報訊(記者 海軒)近年本澳出生率呈下降趨勢,與年青一代婚育意願低不無關係。婦聯早前開展的“澳門居民婚育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00後”、 “90後”未婚青年結婚意願偏低,且居民生育意願繼續走低。至於影響婚育意願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居住與照顧問題。婦聯指出,調查反映青年群體對婚育觀念的改變,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婚育率下降,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將造成負面影響,建議從經濟、照顧、住屋、醫療等方面作出支援,以減緩出生率下降趨勢。

  

“2024年澳門居民婚育意願調查”結果發佈會6日上午11時在水坑尾婦聯大廈二樓舉行,婦聯副理事長、立法議員黃潔貞,婦聯副監事長、議政維權部副行政主管歐陽月勝及副主任葉詠康、政策研究員陳立柱出席,介紹有關詳情。

 

據介紹,是次調查在今年3月至4月進行,以18歲至49歲居民為訪問對象,從而分析居民對於婚姻與生育方面的實際情況與最新需求,最後收集到925份有效問卷。其中,關於婚姻意願的數據中顯示,“00後”(18至24歲)及“90後” (25至34歲)的未婚受訪者結婚意願明顯偏低,近半數(49%)“90後”與超過四成(41%)“00後”受訪者明確表示5年內沒有結婚的計畫。 至於影響居民婚姻意願的三大主要因素主要是經濟因素(結婚開支、婚後住屋等)、伴侶因素(生活習慣、三觀契合程度等)及自身原因(婚姻觀念、職業與生涯規劃等)。此外,五成半受訪者認為25至29歲是最佳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而去年本澳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29.5歲、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31.2歲,反映現實中居民的婚育年齡有推遲。

 

關於生育調查部分,受訪居民的生育意願平均分為4.76分(10分為滿分),相較2022年生育調查的6.33分下降1.57分;從年齡分組來看,18至24歲、25至34歲及35至44歲三個年齡段的受訪青年生育意願分分別是4.02分、4.54分及4.81分。而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主要包括育兒開支大、居住空間不足、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照顧、子女教養問題造成壓力與負擔、令私人生活受影響或失去個人時間等。

 

對於如何提高生育意願,已生育受訪者最期望的三項支援分別是增加經濟支援、家庭友善措施、提供適合新婚夫婦或育有年幼子女家庭的公共房申請優惠政策;而未生育受訪者除期望推出上述措施外,亦建議延長有薪產假及男侍產假。

 

婦聯建議透過“組合拳”方式,從經濟、照顧、住屋、醫療等方面作出支援,扭轉或減緩出生率持續下降勢頭,相關建議措施包括促請當局調整結婚及出生津貼金額,在現行社保框架之外推出生育獎勵性措施,包括育兒津貼、新生兒獎勵金等;完善家庭友善措施,推出恒常性產假報酬補貼、親職假,支持落實加快私人企業僱員與公務員90天有薪產假“睇齊”,提升孕產婦權益保障等;完善公屋政策,針對青年家團及育兒家團推出加分、優惠措施。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