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優勢 集群發展 ——新疆新質生產力動能強勁


眼下,在烏魯木齊石化公司芳烴聯合生產裝置現場,機器聲隆隆,一派繁忙。這裏每天生產的2150噸PX(對二甲苯),被存入成品罐後,源源不斷運往各地市場。  

 

烏石化芳烴部副主任殷宏鵬介紹,該裝置是企業回應自治區提出的“疆油疆煉、減油增化”,延長石油化工產業鏈的重大專案,將為全疆紡織服裝產業提供更多優質原料。  

 

烏魯木齊石化公司芳烴聯合生產裝置外景(2023年9月20日攝)。新華社發(周恃玉 攝)  

 

坐擁資源、政策、區位等優勢,新疆聚焦“八大產業集群”,向傳統產業“挖潛增效”,為新興產業“精准佈局”,立足“一帶一路”核心區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不斷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釋放新潛能、積蓄新動能、打造新優勢。  

 

記者近日走訪多地產業園區、生產車間、產業創新研究院,透過一件件產品、一條條生產線,以及科研人員面前一塊塊電腦螢幕,走近不斷湧現的高水準創新成果,聆聽科研人員對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不懈追求,感受新疆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脈動。

 

挖掘傳統產業“新潛能”  

 

龍年新春,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成功突破地下1萬米,宣告我國首個萬米深井誕生。這一創舉是當地以新質生產力有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擺脫傳統生產方式,通過延鏈補鏈拓鏈強鏈,提升工業價值鏈,是新疆以科技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厚實”產業基礎的縮影。  

 

“ 目前已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個,建成石油、鋼鐵、裝備等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一批高質量的工業APP在煤炭煤化工、石油和化工、能源裝備等行業中充分應用。”自治區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多福說,新疆正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各領域深度融合。  

 

加快向數智化轉型,是越來越多企業的共同選擇。  

 

“今年以來明顯感受到企業在推出新生產線方面力度很大。”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科技局黨組書記陳鵬最近考察企業發現,“大家都在追求向智能化、綠色化轉換,在產業分工上更趨向於產業鏈高端。”  

 

錨定在國家全局中戰略定位,立足自身稟賦和現有條件,去年以來,新疆加快推進油氣生產加工、煤炭煤電煤化工、綠色礦業、糧油、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有機果蔬、優質畜產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產業集群”建設,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體現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色優勢產業潛力進一步釋放,不斷增添產業競爭力。  

 

糧食新增產量居全國第一、油氣當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國首位……2024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寫道:2023年是近年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質效最好的一年。  

 

積蓄新興產業“新動能”  

 

牢牢守住傳統產業“家底”同時,新疆堅持因地制宜、系統謀劃烏克昌、南疆、東疆、北疆等四個片區高質量發展“賽道”,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  

 

在南疆片區阿克蘇市,國內首條一次成型超薄柔性電子玻璃生產線投入生產;在東疆片區哈密市,新疆自主創新研製成功世界最大單體20噸海綿鈦鈦坨;在北疆片區石河子市,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託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生產出厚度僅120微米電極箔……  

 

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德藍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水處理實驗室裏,為研製新款有機絮凝劑,科研人員一遍遍調整製劑配方,觀察燒杯裏絮狀沉降效果;另一處紡絲車間裏,一束束由生物高分子材料製成的超濾膜,剛下線不久,仿佛細長的掛麵,懸掛在屋頂下。  

 

在德藍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水處理實驗室裏,研製新款有機絮凝劑的科研人員在觀察燒杯裏絮狀沉降效果(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不要小看這個‘掛麵’,每平方毫米上有幾億個孔。”公司負責人曾凡付表示,明顯感受到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公司邀請3位院士加盟,研發費用占總收入15%,催生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加快產品實現國產化,目前企業自主研發的超濾膜已成功替代國外同類產品,在多家煤化工及石油化工企業應用。”  

 

在德藍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紡絲車間,工作人員在介紹由生物高分子材料製成的超濾膜(2024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如今的天山南北,因地制宜培育了碳基新材料、鋰電材料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效應加速顯現。  

 

同時,新疆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要素聚集,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在全社會營造重視科研投入氛圍。  

 

自治區工信廳提供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8%,其中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呈高速增長態勢。  

 

據自治區科技廳介紹,2023年新疆企業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70.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9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256家。  

 

  打造區域發展“新優勢”

 

仲春時節,草木萌動。中哈交界的霍爾果斯口岸,往來車輛,川流不息。  

 

“新疆自貿試驗區成立前,公司每天出口車輛30至50輛。現在通關流程從原來13項壓縮到3項,每天出口達到100至150輛。”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成忠說,實實在在感受到自貿試驗區各項政策落實帶來的新變化。  

 

這是在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等待出口的車輛(2023年9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霍爾果斯海關介紹,今年以來外貿出口持續火熱,截至3月1日,經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口商品車已突破2萬輛,同比增長381%。  

 

新疆抓住“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重大機遇,不斷創新對外交流方式,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通過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區域經濟和空間佈局,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優勢。  

 

在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總裝車間裏,一臺臺梳棉機正待裝配完成(2024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瑩 攝  

 

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各個生產環節高效運轉,生產出一臺臺高端紡織機械,銷往海內外。公司副總經理楊巧雲說,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發創新中心去年落戶烏魯木齊,這為卓郎新疆公司今後進一步輻射中西亞、南亞及  歐洲市場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工人操作鐳射切割機,根據零件形狀對板材進行切割(2024年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志強 攝  

 

新疆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五國往來日益密切、合作日益廣泛,同時與周邊省份和援疆省市溝通協作也不斷走深走實。  

 

今年1月22日,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地方合作論壇在烏魯木齊舉辦。記者在會議現場看到,中烏雙方數百名企業界代表前來參會,並在企業對接會現場展開洽談,氣氛熱烈。來自新疆、山東、甘肅等地多家企業在這個平臺找到心儀合作夥伴,當場簽署合作協議。  

 

“高水準對外開放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境,有利於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構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樞紐。”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師趙軍峰說。  

 

烏魯木齊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為357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9%。其中,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值達2836.7億元,占新疆外貿總值79.4%。  

 

“新疆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發展脈動愈發強勁。”前不久赴新疆參加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地方合作論壇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李慶霜表示,新疆的區位優勢和自貿試驗區的治理創新優勢疊加放大,進一步激發了新疆“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活力。 (潘瑩、白志強) 

 


廣告
廣告